中信建投陈果:港股行情结束了吗?

来源: 学习网
2024-06-01 18:43:35

  |陈果 何盛

  近期港股在四月下旬开启的强势上涨后出现回调,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海外流动性再次收紧和国际局势再趋复杂。近期受强劲经济数据影响,美国降息预期再次降温。受海外流动性收紧影响,近期港股呈现外资流入放缓的迹象。近期回调幅度恒生科技>恒生指数>恒生高股息,也侧面反映了外资流入放缓而内资更为坚挺。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外资回流弹性逐步结束,成长股或进入震荡,内资支持的板块继续看多。今年下一波外资回流或待美国大选结束后不确定落地,外资风险偏好回升。

  近期港股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港股在四月下旬开启的强势上涨后出现回调,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海外流动性再次收紧(流动性总量)和国际局势再趋复杂(流动性结构)的背景下,外资流入边际放缓。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强劲,重要官员讲话转鹰,降息预期再次降温,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持续走高。

  当前资金面节奏如何?

  海外流动性边际收紧下,近期港股呈现外资流入放缓迹象。港币汇率在前期持续升 值后边际走弱,多家外资行近日也出现明显减持。回顾历史案例可以发现,外资的流入流出常常带动指数在短期内大涨大跌,恒生科技指数涨跌幅大于恒生指数。相较外资,内资更加平稳。近期回调幅度恒生科技>恒生指数>恒生高股息,反映回调大概率是由外资流入放缓导致,也反映了南向资金较外资更加稳

  如何看待港股后市?

  我们认为在海外流动性再次趋紧和国际局势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近期外资回流弹性将逐步结束,外资偏好的成长股当前尚无较强的基本面支撑,预计将进入震荡;而有较强内资支持的板块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预计下一波外资回流或待今年美国大选结束后不确定性落地,外资风险偏好回升。

  (1)地缘政治风险。如果地缘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影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偏好。同时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地缘热点可能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发生危机则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2)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零售等经济数据表现亮眼,那么美国衰退风险或将面临重估,同时通胀风险也将面临反弹,美联储紧缩抗通胀之路继续,全球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港股流动性也将承压。

  (3)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长期积累的城投偿债风险再次凸显,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临修正。 

责任编辑:张恒星

  5G用户占比达三成,发展领先全球水平。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为16.83亿户,人口普及率升至每百人119.2部,高于全球平均的每百人106.2部。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例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达到33.3%,是全球平均水平(12.1%)的2.75倍。

  伊特鲁里亚人的祖先来自哪里至今无人知晓。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他们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是佩拉斯吉人的后裔,其祖先为逃避饥荒来到第勒尼安海岸。19世纪初出现了第二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伊特鲁里亚人祖先来自北方,他们跨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也有人认为伊特鲁里亚人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古代居民的后代,是意大利最古老的本地民族之一。历史学家和古文化学家一直努力打开这个谜团,迄今依然没有定论。

  这次采访是在202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完成的,彼时的王鹤棣已经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但他并没有以倦态示人。提及向往的大银幕,他有着太多的期待,“电影是个神圣的殿堂,我希望能有自己的电影作品,在作品中体验更高难度的角色人生。”

  他说他是那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人,能自如地调整心态,抗压能力和毅力都具备。但他也清楚,没法给任何一部作品设定目标,也从不奢求什么。“一部作品的成功是团队的功劳,《苍兰诀》给我的启发,是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除了挑好剧本、找好角色,要对表演更上心。”而更多人已经把他主演的《浮图缘》,预定为下一部爆款剧。“可大家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没人能左右。《苍兰诀》《浮图缘》都是古装戏,但后者会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王鹤棣。《浮图缘》里的肖铎身份特殊,所处的背景会更实际一点儿,所以在表演和角色呈现上,和前者有很大的差异。演员应该演一些贴近现实的东西,那是比较磨炼自己、长功力的,也能让更多观众接受和认可。”

  对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而言,选择“不跟降”将面临市场被蚕食,份额下滑的不利局面;选择“跟降”则意味着保住市场份额,但“赔本赚吆喝”。两难间,多家新能源车企选择了后者,开启“以价换量”的竞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漳州2月8日电 (廖珍妹)记者8日从福建省漳州市建筑业招商大会上获悉,漳州建筑业总产值2023年将冲刺千亿元大关,力争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以上。

陈淑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