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节日新表达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11 14:56:57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宋宇晟) 粽叶飘香,意蕴悠长。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已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也是当前网络空间凝聚共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今年3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其中的很多正能量作品与传统节日相关。

  当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突破次元壁,抵达网络空间时,这些穿越千年的传统节日也正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文化新体验,就连电子游戏中也构建出中国传统节庆的“赛博新景观”。

  “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表达系列圆桌谈”讨论了传统节庆文化在虚拟世界不断创新的表达方式。H5游戏“何在:端午旧梦记”用游戏的方式带网民体验端午民俗、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网络中国节·中秋赏月直播活动,不仅展现了现实世界的中秋节,还有数字虚拟人邀请网民共赏花月成双美景。

  随着时代变迁与无数中国人走向世界,中国传统节日正成为全球华人共同节日记忆,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呈现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世界感知中国打开一扇窗、为文明交流互鉴架设桥梁的现实意义。《第3286个站》告诉我们,“从世界,奔向家”是每个游子对春节从古至今不变的理解。

  如今,与互联网相遇、表达形式不断丰富中国节日,让网生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基因觉醒”,其中饱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 成为当下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论是春节前归乡的步履匆匆,还是端午节门前的一束艾草,抑或是中秋夜故乡的一轮明月……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基因纽带与精神内核从未中断,其中所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必将影响一代代中华儿女。(完)

  吃惯了家乡香气四溢的拉条子,陈敏杰眼前这碗清淡、糯软的热面条,显得索然无味。不过,这碗面他吃得格外香。在班长和战友的关心鼓励下,他渐渐扫净了心中的疲惫和紧张,军旅之路也从这碗温暖的面开始启程。

  作为农信系统改革的重点,省联社的改革方向一直备受关注。

  《孙子兵法》成销冠

  考虑到每年到磁器口购买锦芳小吃元宵的顾客特别多,排队的长龙已经成为京城一景,便宜坊集团抽调多位人员现场维持秩序,同时通过手持设备提前扫码付款,并开设一个方便老年人现金购买的窗口,力求减少顾客排队时间。“我们从早上6点营业到晚8点,25名员工全员到岗复工复产,前店后厂现摇元宵,尽全力保障市民欢度元宵佳节。”邱云贺介绍,除了磁器口,锦芳还在前门、台基厂、光明楼等地设立销售网点,便宜坊集团各餐饮品牌店也均有销售,另外锦芳小吃还在物美超市铺设了多个销售网点,顾客在“多点”APP也可购买。

  三是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18版《实施细则》有效期为5年,应在2023年年底到期,此次未到期便已提前修订,有效期延长至2028年1月31日。

陆毅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