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专家变语料“饲养员” 上海探索“智守”工业比重路径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7 18:55:32

  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 (记者 郑莹莹)在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这一技术“利器”如何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备受业界关注。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规划师贺仁龙新近就此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让工业专家当语料“饲养员”,成为大模型“训练员”,推动大模型真正赋能实体经济。

  他指出,比如危险化学品行业中有很厉害的专业操作工人,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安全事故,这些人年纪渐长,即将退休,但后继人才凋零。

  沪上工业界正在尝试做这么一件事:采集部分专业操作工人的工业语料并进行标注。

  “工业专家可以成为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员’,把大模型当‘宠物’,投喂高质量的数据,将其逐步训练出来,提高工业效率。”贺仁龙说。

  在他看来,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大模型时代,人人也可成为大模型“训练员”。

  他进一步指出,行业内要形成语料的相关标准,才能围绕产业,庖丁解牛,让大模型真正走进千行百业。

  在他看来,上海有土壤可以着手进行这些“耕耘试点”。

  一方面,上海有工业底子。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上海工业产品曾享誉海内外,形成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品牌。

  这些年,上海也一直强调“制造乃城市基因”,要守住制造业的一定比重。

  另一方面,上海是中国目前的大模型发展热土之一。在上海徐汇区,2023年9月底,中国国内首个大模型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揭牌,而后不到半年,就有近60家相关企业入驻。

  上海相关部门称,上海培育大模型生态成效初显,截至今年4月上旬,上海累计已有24款大 模型通过

  贺仁龙主张鼓励大模型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工业企业可以借此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他指出,很多大模型企业现在靠融资、并不赚钱,要鼓励大模型企业走向产业,落到实处,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实现其自身转型。(完)

<strong>网友发来的</strong>

  周钰姣

<strong>  浓浓年味 美食飘香(新春特辑)<br /></strong>

  问中国观众在春晚最期待哪个类型的节目,那一定是语言类节目。春晚舞台上的语言类节目,分为小品和相声,2023年又将加入新成员脱口秀。从1989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春晚的第一主角,这种局面延续至今。纵观历届春晚,1993年小品数量最多,曾达到9个,此后一直维持在六七个。虽然数量与歌舞类节目数量相去甚远,但二者时长不相上下,有时小品节目的整体时长还会多于歌舞类节目。

  新华社记者刘赞 杜静

  “我腿脚不便,迎上去时,总书记还远远招呼我慢一点,我心里一下好温暖。”李发顺回忆道,一起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时,看着粑粑上印有福、喜等字样,总书记还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

曹依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