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始人到“常青树”:由华为、平安看大企业的创始人,永远“无休”?

来源: 股城网
2024-05-31 18:02:38

拉什福德替补登场49秒进球,世界杯历史还有谁比他快吗村上凉子,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在股东大会的提问环节,一位自称忠实小股东的投资者对马明哲“表白”,提出了期待:

  “之所以看好平安,是因为平安和我们深圳华为一样,都是我最敬仰的企业,而且都是由创始人长期执掌,保障了公司平稳可持续发展。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毕竟还是不一样。听说马总今年又兼任了公司战略发展中心主任,我非常振奋,对平安特别有信心。在这儿想提一个希望,马总能不能像华为任总一样能够长期继续管理公司,给股东创造价值,成为业界常青树。”

  平安集团联席CEO兼总经理谢永林现场代表管理层回应说:

  “马总19年就辞任了CEO,到现在5年了。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是交给两个联席CEO,七个职能执行官集体领导来推动,目前来看整个交接很顺利,马总作为董事长,集中精力投入公司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华为跟平安一样都是从深圳创业、发展、壮大到今天,迄今为止,这两个公司的创始人、创办人每天都还在辛勤工作。马总也是广大的投资者和我们平安内部员工的‘定海神针’,我们希望他身体比现在还要健康!他现在身体素质比我们还厉害,我们两个联席CEO、七个职能执行官,在他身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体能也经常赶不上,我们也在想办法健身,但是他健身比我们还厉害,所以我们都有压力。当然我们衷心感谢各位投资者对平安的关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谢谢!”

  “定海神针”力逾万钧,充分体现了马明哲在中国平安诞生、发展中扮演的作用。现场股东用热烈的掌声回应谢永林的答复,很多小股东激动地表示“对平安的未来更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1月开始,马明哲“出山”亲任中国平安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这是阔别该岗位20余年后,马明哲再次担纲。平安方面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马明哲担任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以强化战略筹划,推动战略升级和加强人才培养。

  见微知著,纵观全球大企业,有一点是共通的:真正高瞻远瞩、发挥关键作用的创始人不可能“真正”退休,他们往往成为“常青树”,对企业穿越周期、战胜不确定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01 世界级企业家的“进退”之道

  其实,创始人的“进与退”不仅看本人的意愿,还要看公司发展需要,看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意见,每家企业都不一样。

  常见的情况无非是三种:

  第一是创始人提前退休,去享受“另外一种人生”,这种鲜见。比如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两年前辞去了公司董事长职务,投身“科学家”的梦想中。第二是到公认退休年龄退休,比如比尔盖茨在59岁卸任微软董事长职务,65岁彻底退出了微软董事会,外界也有认为其中不乏“丑闻”的因素。第三是超高龄也“不退不休”,比如巴菲特今年已经94岁,虽然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宣布了接班人选,但仍然没有正式的退休计划。

  其实只要创始人身体好、远见卓识、善于学习并能不断“进化”,尽量多为企业服务,发挥掌舵人、定海神针的作用,对公司、对股东、对社会都更有利。

  “全球最佳商业图书”《企业家的基因》认为,创始型企业家区别于一般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具备一种特殊的“创业”基因。一旦拥有创业基因,就难以真正抽身。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生于1930年8月,即将在今年迎来94周岁。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他,仍然执掌着全球股价最高的投资巨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市值接近9000亿美元,股价高达61.77万美元。最近4年里,公司市值再次翻倍。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公司,巴菲特是用

  保险公司汇聚的资金来投资的,他的商业模式跟平安有点类似。每到春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都会在小镇奥马哈举行,全世界的投资人如朝圣般涌入,每年都有数万人参会。大家不远万里来到奥马哈只是为了见到巴菲特,听他精彩的分享。可想而知,这样的创始人如果退休,对公司的损失有多大。

  让投资界感到庆幸的是,巴菲特虽然94岁了但身体很好,没有退休的意思,他的搭档、公司副主席芒格一直工作到99岁去世。

  拥有2,330亿美元身家,全球首富、最大奢侈品公司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创始人贝尔纳·阿尔诺,也是一个永不知倦怠的创始人,他生于 1949年,今年75岁了。两年前,威登集团还修改了公司章程,以便让阿尔诺可以担任董事长到80岁!

  现在,阿尔诺的5个孩子都在公司担任中高层,随时可以接班。但其他股东普遍认为,继续让阿尔诺掌舵才是最稳妥的。阿尔诺虽然没有亲手创立过奢侈品品牌,但他精于收购兼并和运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把路易威登、迪奥、宝格丽、酩悦轩尼诗、纪梵希等数十个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纳入麾下,并带领他们走向巅峰。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生于1944年10月,即将迎来80岁生日。虽然年事已高,但精力充沛,常常自己开车上班,前几年还被人拍到一个人乘机出差,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

  如今,任正非仍然担任华为的首席执行官,拥有华为股东会的多数表决权。无论华为是否处于非常时期,大家都期望任正非能继续领导华为,一直走下去。原因很简单:他对华为太重要了,没有人能替代。公司的一把手不难找到,但精神领袖、定海神针可遇而不可求。

  在华人世界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李嘉诚,生于1928年7月。他驰骋商界几十年,带领长和、长江两大集团平稳度过了多个激流险滩,成为一家布局全球的跨国公司。直到2018年90岁的时候,李嘉诚才把核心业务的管理权交给儿子。但相信在战略问题上,他仍然在发挥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创始人的隐退往往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创始人在退休后,往往多次复出以力挽狂澜。

  比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有“三退两复出”的经历,直到75岁才真正退休。马云、刘强东在退休后,又都刚刚主导了公司战略和高层人事的调整。可见,创始人想真正当“甩手掌柜的”,难度很大。毕竟,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选定的接班人未必能应付大变局、大转折。

  02 创始人“超期服役”,需要什么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创始人都可以“超期服役”,它也是有条件的。归纳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创始人要足够优秀、敬业,不仅能跟上时代步伐,还能超越时代预见到更远的未来,带领企业不断打破“天花板”。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功,就跟任正非信念坚定、远见卓识有密切关系。在华为发展史上,至少有三次重大危机。第一次危机出现在1992年到1994年期间,当时投入巨资研发的产品失败了,耗尽了资金储备,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员工工资;第二次出现在2001年全球IT冬天的时候,公司差点被卖掉;第三次是2019年美国制裁华为之后的两三年。

  三次危机,最终都通过科技创新、新品研发而化解。去年9月华Mate 60 Pro发布,标志着华为走出了2019年以后的危机时期,王者归来。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7%,重返第一位!

  严峻的挑战,带来了强有力的应战,推动了华为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从运营商到终端和行业三次华丽的转型,任正非的掌舵起到了关键作用。

  马明哲也是非常时刻发挥非常作用的关键创始人。1988年,当平安保险在深圳蛇口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业时,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它未来能成长为从资产、规模到品牌价值都是全球第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唯一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企业。

  金融是一个诱惑很多的行业,经常闪现“挣快钱”的机会。要打造百年基业,就需要抵御“走捷径”的诱惑,确立正确的高质量发展观,稳健、合规经营,超前布局未来。很多人归纳,平安的历次“领跑型”改革,都是通过掌舵人马明哲“向前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战略目光,踏准机遇和节奏,主动出击、自我变革而实现的。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史中,马明哲带领平安实现了四次战略大跨越:

  平安的第一个十年,主要是销售驱动,搭建体制机制,探索现代保险,实现了治理体系和理念的国际化;第二个十年,服务驱动,专注保险经营,探索综合金融,实现了整体上市;第三个十年,科技驱动,强化综合金融,探索“金融+科技”;第四个十年,需求驱动,深化“金融+科技”,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致力于成为每一个家庭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

  第二,大多数股东认可、全体员工拥戴追随。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多数股东认可是创始人超期服役的先决条件。

  前两年的一次股东大会上,马明哲被问到“退休”的问题。他很幽默地回答,“30多年前创办平安,搭建平安这个舞台,30多年自己作为台上主角一直很开心。当然人不可能永远在舞台上表演下去”。马明哲表示,决定自己是否退休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股东认不认同自己,决定权在股东;第二,自己的能力,是否还能为公司继续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第三,平安是否有更优秀的管理团队。

  从历年股东大会的支持率看,平安的股东们高度认可马明哲,非常希望他能继续驾驶中国平安这艘金融巨轮,为股东继续创造更大价值。

  第三,本人保持创业激情,仍然愿意为企业服务,而且身体条件允许。

  有激情、有情怀的创始人,无不把企业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身体允许,他们愿意继续为企业工作。比如任正非也常常被人问“什么时候退休”,他曾在4年前回答说:“我会在我思维跟不上的时候退休的,我现在还是才思泉涌的状态,再待几天吧!”他还曾笑称:“(不退休)主要是身体太好了,退下来找不到事干。“ 我为什么没退休?如果没有退休,可以经常来公司喝喝咖啡。在外面太网红,不方便。”

  跟任正非一样,马明哲也是一个永不知倦怠的创业者,全天候的平安员工。财经作家秦朔曾采访过马明哲身边工作人员,了解到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凌晨两三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白天往往有6-8个会议安排,还经常参加重要管理岗位候选人的面试。晚上想到工作上的事情,怕白天忘记,哪怕再晚都会起来给下属发邮件。

  这样激情常在的创始人,当然有能力、有愿望领导公司继续走下去。

  03金融业面临百年新变局,平安需要马明哲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业也面临着新考验,同时迎来了新机遇。

  第一,建设“金融强国”的机遇。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纵观全球金融发展史,金融强国无不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

  目前平安的很多指标和特征,都符合金融强国中“强大金融机构”的要求。平安不仅是中国的头部金融企业,也是全球头部金融企业,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名列第33位,蝉联全球保险企业第1位,全球金融企业第5位 ;此外,平安还连续七年蝉联Brand Finance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单第1位。平安管理的总资产,于2023年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1.58万亿元。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截至2023年末,平安累计投入逾8.77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国家重大民生项目。

  这样一家世界级的民族金融航母,理应在建设金融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马明哲作为创始人、创办人也有这样的格局和胸怀。1999年他在平安新价值文化制定过程中提出,“中国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背后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优秀民族企业作为支撑,中国平安有信心、有信念成为其中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迎来保险金融、医疗健康及养老市场的新蓝海,整个行业也将出现全新的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3.5%,在上海、江苏等省份甚至超过了16%。中国人变富的同时也变老了,不仅对理财的需求大增,对医疗养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3.5%,在上海、江苏等省份甚至超过了16%。中国人变富的同时也变老了,不仅对理财的需求大增,对医疗养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马明哲在今年的年报董事长致辞中强调,从初心出发,专业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相信未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将是能够有效解决行业挑战、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人民向往的企业。平安据此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要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平安确定的新模式——“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抓住了当前最大的需求、最大的风口。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平安目前不仅是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还在医疗养老上整合了巨大的资源。一系列数据可以佐证平安在医疗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超 5 万人,合作医院数超 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 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 23万家,专属家医和养老管家提供 7*24 小时服务,保证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

  也就是说,平安正在重构保险企业、金融企业乃至医疗养老行业的底层逻辑,由于有中国的海量市场为依托,平安巨舰即将驶入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重构底层逻辑、推动平安新一次跨越的过程中,马明哲能否长期掌舵非常关键。

  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科技将深度重塑金融行业。

  过去这些年,平安在金融科技上领先同业,这是平安飞速发展的基础。平安目前拥有2万多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集团申请的科技专利累计达51,533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平安医疗健康专利申请数也位居全球第一位,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近5,000种,还在积极搭建领先的远程诊疗平台。

  正是靠着科技进步,平安率先实现了“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综合性金融集团的规模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掘。

  资本市场万亿市值的都是科技型企业,背后AI、数字化是大趋势。金融业也不能置身事外,这将考验管理层的竞争力、前瞻战略。

  马明哲一直重视最新科技手段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他曾明确提出:全面数字化将成为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从最早的“用科技改变传统金融”,到“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布局,再到先知、先觉、先行,数字化赋能企业经营、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平安一直步步紧跟数字化与科技发展进程,领跑数字化、智慧化变革。

  外界评价,平安科技创新的第一驱动力是用灵魂入股平安的企业创始人马明哲。如果没有马明哲的“极客思维”,就没有平安的今天。

  生于1955年的马明哲今年将满69岁。在比较几位世界级企业创始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往往是在69岁之后迎来的“更大成功”。

  巴菲特的69岁是1999年,如果他那时选择退休,成就显然要小很多,公司市值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贝尔纳·阿尔诺的爆发期,也是在69岁之后,尤其是最近4年(71到75岁)。任正非最精彩、最广为认知的一次“带领华为走出危机”,是在他的75岁到80岁。李嘉诚的情况也基本如此,他是在1997年满69岁的,后面发生很多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我赘述了。

  有一个细节非常有趣,股东大会两次热烈的掌声都与马明哲有关。面对一位持股15年的H股股东询问如何考虑分红与回购,马明哲直言感谢股东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他耐心地解释,“平安是成长型公司,有限的资金要兼顾公司发展、股东分红、股票回购几方面,公司一直在寻找平衡,找到一个市值管理最佳的路径……管理层要做好股东的打工仔。虽然工作还是有点累,但是股东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我们的追求!”话音未落,现场掌声雷动。股东对马明哲“常青树”的期待,与马明哲“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的追求,可谓双向奔赴。

  对于有活力、有远见、有使命感的创始人来说,生命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企业之树常青,追求永无止境。期待马明哲能领导平安,走向更大的辉煌!

责任编辑:何俊熹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