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文化强国实践路径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1 18:03:17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

  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个领域都不能少,一个环节都不能漏。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当前,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切实把我们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强大动力。三是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文化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当前,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和人员队伍配置,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着力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创造和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要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扎实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始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筑牢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独立自主的养分。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经验,发展中国理论。坚持以中国具体实际为研究原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善于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上升到规律性层面,构建起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扩大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

  第四,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守正创新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以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树发新枝”,坚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不断焕发新活力。要让革命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在激扬信仰力量、凝聚价值共识、淬炼思想自觉、优化舆论环境中不断厚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红色底蕴。要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确保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五,坚持开放包容,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交流互鉴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求既能“引进来”,积极吸纳外域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能“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中国对外话语和对外叙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自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后,经过多年发展,“房住不炒”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尽管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中央支持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楼市调控政策,但是“房住不炒”始终是政策底线。

  看上去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德国跨国巨头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文网提到,其“朔尔茨访华团成员”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其也列出了这些德企高管的姓名,包括中文名。

  感染者20、21,均系11月7日通报的感染者6的密切接触者,均居住于西青区西营门街,均系管控人员筛查发现,11月8日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对此,邱国正则表示,台“中科院”已提出最新的报告,“现在(使用大陆制产品的)状况不可否认”,漏洞在于该产品是封装的,所以才没落实监察。他表示,未来将要在产品封装之前,就先进行过滤、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公布设立300亿住房租赁基金的进展。公告显示,该住房租赁基金已完成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营业执照,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据了解,该基金将通过投资房企存量资产,改造为租赁住房,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从泰国到美国,气候上的变化一度让张伟丽不适应。“泰国那边很潮湿,训练时出汗特别多。拉斯维加斯是沙漠气候,特别干,训练时基本不出汗。”上周末,张伟丽和团队赶到比赛地纽约,这里的气候较为舒适,张伟丽说训练时的感觉好多了。

陈依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