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架起青年“连心桥”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01 08:40:56

  “空中之眼”尽览祖国大好河山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架起青年“连心桥”

  “这次我认识了一个很棒的台湾团队,他们每年都给台北101大厦拍摄烟火表演,在这次大赛上给我看了许多运动相机拍摄的素材,我计划今年去台湾和他们交流。”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杨浩宇兴奋地说。

  “我之前经常同北京、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航拍摄影师交流,但主要是通过微信群。”来自香港的无人机摄影爱好者林军告诉记者,去年通过朋友知道了这个比赛后,他就立即报名参与,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他认为,线下见面的体验感更好,一方面是高端的赛事汇集了大量优质的作品,可以相互学习提升;另一方面是面对面交流可以加深对无人机设备、摄影技巧的理解,同时还能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

  “我注意到,港澳选手和内地同胞的作品风格差异还是挺明显的。香港摄影师的表达方式类似于故事的叙述,内地摄影师的技巧更好,酷炫的画面蛮有吸引力。”林军说。

  连续两年担任航拍大赛评委的大疆UTC慧飞航拍教官、玄风航空总经理秦松表示:“无人机航拍大赛如同一座桥梁,不但增进技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增进文化交流。”

  跟随一位女孩走过大街小巷,澳门的历史遗迹、人文风情、氹仔新城和魅力海滨,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打开,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多元尽情展现……这样的画面来自本届大赛校园竞赛单元最佳人文风光短片《乘风启航》。

  “我想借助大赛的契机,表达对澳门未来的美好憧憬,包括现在国家提倡的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乘风启航》的作者杨浩宇说,他将自己看作文化传播的使者,利用大赛这一平台尽可能地展现澳门的风土人情,并真诚地邀请各地摄影师到澳门采风、交流。

  来自台湾的参赛选手郭泓艳首次参与航拍大赛,她随团队一同前往内蒙古兴安盟开展限时创作。第一次接触当地民族服饰、第一次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善良淳朴的当地人让她在兴安盟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氛围下,不同的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可以创作出更加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郭泓艳说,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希望体现的中心思想——地域差异、文化差异都无法阻止一颗想要交流的心。

  为进一步促进选手们之间的交流,本届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在深圳龙岗举办了一场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两岸选手交流创作营。选手们自由组成团队,来到龙岗河、深圳国际低碳城、零碳公园等地标区域采风,通过镜头深入讲述深圳龙岗故事,感受这座低碳城市的人文魅力。

  “我们申请空域让选手进行限时飞行创作,提升实操能力。希望通过搭建无人机应用技术交流这一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贡献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深圳市龙岗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本次活动自启动报名以来,共有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团队的近500部作品参赛,相较去年的127部增加了近3倍。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同胞对无人机影像艺术的多维度思考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赤忱热爱。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

  就赫什这篇文章,俄罗斯驻奥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宾斯基8日在社交媒体写道,西方国家就“北溪”事件调查集体闭口,是为掩护“人尽皆知”的破坏者。

  <strong>智联进化:</strong>顺应市场呼声,2023冠军版升级8.8英寸悬浮式仪表,功能丰富、“视界”更大。全新搭载的DiLink4.0(4G)智能网联系统,UI界面更美观、语音识别更迅捷。

  中国首艘豪华邮轮的运营企业—中船邮轮有限公司去年推出了中国邮轮自主品牌—爱达邮轮。爱达邮轮将建设海上大型免税购物中心,建造近2000平方米的海上购物空间,为游客提供潮流购物新体验;实现全船5G移动网络覆盖与应用,打造全球首艘“5G邮轮”;与开心麻花合作,打造中国首个海上喜剧专场。开心麻花团队将在爱达邮轮上全年无间断演出独家的主舞台剧和酒吧沉浸式Live秀。(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10日电 (刘东)信用管理和修复对维护社会公平,着力构建积极向上的良性信用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海关全面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摆脱困境。自2021年11月以来,北京地区失信企业数量由51家降至20家,同比减少60.8%,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稳步提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呼和浩特2月10日电 题:内蒙古新年开新局 致富有“良方”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指出,刘统教授一生硕果累累、成就非凡,他的逝世让交大师生悲痛不已。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例子感召大家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曾获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刘统教授代表了一代史学家视民族历史为生命的高贵品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大家努力前行,深耕伟业,传播“火种”。

刘育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