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极端野火研究等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7 10:13:15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当天下午在北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水质基准、全球极端野火等10项研究进展入选。

  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具体包括:中国水质基准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全球极端野火生消机制与气候环境效应、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调控机制研究、长江模拟器研发及其应用、船舶清洁低碳关键技术及应用、农林废弃物绿色循环“三碳”技术模式、大气活性氮国产化高精度在线分析仪研制及应用、基于食物链的植被修复增效方案、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多功能耦合超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陆海水域藻华与微小有害生物高效绿色防控新技术装备及工程应用。

  其中,中国水质基准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项目,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质基准理论方法学,突破水质基准制定和基础数据获取系列关键技术,形成环境基准管理基本制度并推广应用,提升中国环境管理和政策标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全球极端野火生消机制与气候环境效应项目,通过自主研制全球野火排放近实时量化追踪系统,厘清全球野火碳排放时空动态变化格局,揭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野火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

  长江模拟器是指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相耦合而研发的流域模拟系统及科学装置。长江模拟器研发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院士致辞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3年度入选的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反映了中国生态环境领域最新前沿动态,将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致辞表示,本次发布的十大进展将为中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期待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科技的智慧和力量。

  当天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张 远航院士介绍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情况,各入选项目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进展主要内容。(完)

  热点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

  2021年,屯留区以20座10万立方米沼气站为“起搏器”,在13个乡镇建设发展1000座日光大棚。如今,设施农业带来新“丰”景。在老军庄村,当地一家农业公司建成50余座日光智能温室大棚,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绿色蔬果种植技术,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共同发展,预计年产高品质蔬果2000余吨,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

  在这次浙江省两会上,徐柏聪惊喜地发现,企业所担心的,也正是政府所关心的。

  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银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炉认为,云南省既非生产加工集散地,也非贸易集散地、物流集散地,外贸经济发展缺乏实体产业支撑。他建议构建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和贸易中心。具体来看,可依托滇中新区和自贸区,布局陆运、铁运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让承运人、货主、物流公司便捷获取综合物流信息和服务。在国内外开展云南专题商贸推荐活动,并对相关企业给予鼓励和扶持,促进贸易企业向云南集中。

  二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必须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我们将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狠抓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为了进一步把控产品质量、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葛群修组织成立了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购,吸引了周边村镇120多个花生种植户加入,花生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000余亩,带动当地花生年销量增加3000余吨,帮助群众增收上千万元。

杨家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