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大赛热,带来了什么?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3 11:56:14

  新闻1+1丨龙舟大赛热,带来了什么?

  端午节,各地开展龙舟赛。6月10日,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收官,全国各地36支龙舟队一展身手。还有广东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这个被称为“水上F1”的赛事也再次火出了圈。从民俗文化项目,到打造“龙舟名城”、推广“龙舟联赛”、发展龙舟产业,龙舟赛火爆发展的背后,能带来什么?新闻1+1连线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魏伟,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共同关注:龙舟大赛热,带来了什么?

  2024中华龙舟大赛 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赛事组织更规范。今年有32支队伍,包括100多名裁判员,800多名运动员参加中华龙舟比赛,赛事非常规范。

  参赛队伍比 以前要多得很多,特别是青少年队伍。本次比赛青少年组别中,特别是男子组已经超过了报名要求,而且比赛打了晋级赛,选拔了打决赛的队伍。

  参赛队伍的年龄更年轻。比赛要求是13岁到23岁,那么这一次比赛的运动员几乎都比以往的23岁这个年龄要年轻了大概两三岁。

  在掌握了技术风格的同时,运动员对比赛的规则,特别是赛事组织更加了解,这也是能够顺利组织比赛的最大亮点。

  在赛前文化展示方面,各队更为重视。比方说运动队提前40分钟在水下就开始等候,参加我们开幕式前的龙舟巡游,披红点睛艾草的一些龙舟文化展示活动。

  参与运动员,特别是职业组、精英组这些成年运动员,综合素质比以前要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广东佛山“水上F1”,为何火出圈?

  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 魏伟:佛山叠滘龙舟火有几个原因:

  群众基础好:首先它是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因为群众参与的范围广了,在贯彻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方面,它的路子就走对了。

  比赛方式独特:它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创的一种竞赛方式,赛道设成L道、C道、U道、S道、I道,这是独创的方式;采用挡水(刹车)、左桨变右桨、往返划行这种精彩绝伦的比赛方式。

  技术含量高:因为龙舟漂移,漂移的关键技术就是它的掌舵、帮舵技术,转身挡水(刹车)技术。这是目前龙舟在高速行进中,可以说全球没有哪支队伍可以做到。

  组织规范:这个赛事组织也规范,包括比赛时间的安排,多少队伍、多少人,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从全国赛事到地方民间赛事,龙舟赛为什么这么火?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 易剑东: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三个原因:

  这项运动植根于我们传统的土壤之中,老百姓因为历史原因,因为自己习惯的原因,还有我们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对这个运动很熟悉。

  这些年经济社会有足够的发展,龙舟是一项需要比较大的投入,而且要有很好的组织体系的运动。

  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不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一些其他活动。龙舟赛这项运动,它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社会连接的纽带作用,把老百姓之间的社会交往功能更好呈现在体育运动的活跃场景上面,所以龙舟得以兴盛。

  各地龙舟赛,如何发展成为城市名片?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 易剑东:任何一项运动,如果有高端的竞技水平的赛事,它就会非常标准化,另外还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一个运动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标志,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比较多的百姓参与和关注,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就是少数人曲高和寡,它成不了一个城市名片。

  这项运动有很好的涵容性,它能够吸纳和融入其他的不同人群进入,包括龙舟赛中展现的外国队员的进入,包括外地人的进入,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涵容性,它可能就有排斥性,所以成不了大家认可的一个标准的城市名片。

  这项运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有商业赞助,有媒体传播,有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包括整个社会舆论的支持。

  赛龙舟,从民俗传统运动到专业赛事,要注意什么?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 易剑东:有三个特别重要的:

  第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任何一个赛事先注意它的安全。毋庸讳言,这些年我们一些小地方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龙舟过程当中有斗殴,甚至还有其不利因素。因此需控制好赛事安全,包括场地设置、气象条件,还有观众组织;等等。

  这项运动要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国际上的赛事很注重利益相关者。一个赛事要做得特别好、大家都支持,很多不同的相关方面都要介入进来,平衡和协调好这些相关方面的关系,包括情感上的认同、利益上的分配,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赛事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要很高,或者也可以说叫标准化程度。任何一项赛事,它的规程设计、规章制定、裁判选择,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整个运营团队的专业性,这一套东西都必须是比较健全的,否则就很有可能因为一个细节而受到冲击。

  全国各地办龙舟赛,能成为新一版的“村超”吗?

  2008年,与防渗水工程同步进行的首次窟顶发掘。2010年第二次发掘。2011年,第5-6窟顶发现又一处北魏辽金塔院式寺院遗址,以及包括铸造井台和熔铁炉遗迹的辽金铸造工场。这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的铸造工场,对研究《天工开物》和冶金铸造史以及宋辽金“失蜡铸造法”都有重要价值,因此获评“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西黄城根儿、府右街的单位大院里度过,每天能听到长安街电报大楼播放《东方红》报时。放假的时候,我经常到两三公里外的北海公园,和同学划船、踏青。那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正风靡的时代,我们划船在北海之上,远远看见白塔,觉得非常应景。还有的时候,我和妹妹会去和平门附近的姑姥姥家,姑姥姥家是平房,姑姥姥总在院儿里支个煤炉,给我们做芝麻酱糖饼吃。那真是满院飘香!胡同里的小伙伴们总在一起上房下院,到饭点了,就吃百家饭。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关于中轴线的纪录片,对其中一个场景记忆深刻:灰鸽飞在天上,红墙灰瓦的鼓楼在中央,最下方是几棵绿油油的柿子树。我想,这就是老北京人梦寐以求的场景。

  太武帝废佛期间,僧侣或惨遭坑杀或还俗保命,一位法号昙曜的僧人却始终贴身穿着法服,死守信仰。复法以后,昙曜被任命为沙门统,他即向文成帝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得到应允后于公元460年,带领一众石工在平城以西三十余里的武州山砸下了开凿石窟的第一锤。

  2000年,天桥启动危改工程,拆了一大片胡同,盖了天桥北里和天桥南里小区。就是在这次危改工程中,我们家几代人居住的公平胡同被拆除,原址打造成了市民广场。

  在这套全集中,除了全景式展现了所有石窟群的雕刻内容,价值尤其突出的还在于对历次考古成果的披露与梳理。而这些成果,很多都来自短短五十年之内的发掘与研究。云冈研究院历史与民族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雁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除了长广敏雄、水野清一在三四十年代所做的考古调查,围绕云冈石窟所做的较大规模发掘总共还有四次。

羊淑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