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加块木板变“载娃神器”?是否安全可靠?

来源: 股城网
2024-06-24 17:06:51

  在电商购物平台上,这样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不止一款,价格多在几十元,并且销量不错,几乎每款都有成千上万的销量。

  “遛娃神器”是否安全可靠?如若因此受伤,责任方在谁?针对这些问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以“轻便”为卖点

  曾有儿童因脚被卡获解救

  成都市民李思平常有骑行习惯,她在电商平台搜索适合安装在专业山地车上的“儿童座椅”,发现这样的座椅往往包括护栏、脚踏和安全带,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之间。因为有护栏和安全带,她觉得这样的“儿童座椅”相对比较安全。

  记者联系到这款“儿童座椅”的商家。对方表示,座椅适用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限高1.45米,直板和折叠座椅的承重在50公斤,“非常牢靠”。他同时表示,儿童座椅是经过安全测试的,正常使用不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翻阅电商平台的介绍发现,不少产品以“免安装”和“轻便”为卖点,并用图文形式介绍该产品适配多种共享单车品牌,有的还可以定制尺寸。与此同时,一些产品也贴出了正确使用脚踏的安全提示:脚踏必须高过车轮,避免脚受伤。

  显然,这款“儿童座椅”并不是没有安全隐患。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就在上个 月,北京市丰台区消防员对一名4岁的孩子实施救援,事故原因正是孩子坐在共享单车前梁的“儿童座椅”上,右脚不慎被卡进了单车前轮中,最后通过破拆才让小孩成功获救。

  10部门曾发文

  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

  记者联系上一家共享单车客服,针对上述情况,他表示:“这样的做法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强烈建议不要这样做。”同时,他补充道:“共享单车的设计初衷是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加装儿童座椅可能会改变产品的原有结构和平衡,增加骑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早在2017年就出台过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得违反规定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

  与此同时,记者查询多个共享单车租赁服务协议后发现,平台方会要求用户在承租车辆期间仅限个人使用,并且提到了用户在使用单车服务过程中,不得私自组装、改装、拆卸零部件或自行更换零部件。若用户因违反协议约定而造成任何自身或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亲子车”试点

  全国推广尚不具备条件

  从共享单车面世以来,不同种类的“儿童座椅”不断推出,在带娃群体短距离出行和“遛娃”的需求面前,显然是击中了用户的痛点。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共享单车“亲子车”试点,如珠海、郑州等。所谓共享单车“亲子车”,即共享单车在面世时已经安装好了定制的儿童座椅,通常包括儿童护脚网等。

  这样的“亲子车”是否有条件在全国推广?上述共享单车客服人员表示,投放点位主要依据各个城市的群众需求,需要通过地方政策法规等评估条件。目前来看,能否在全国推广和运营,还是未知数。

  律师观点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初步来看,在没有安全检测许可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各方都可能承担责任。”针对上述情况,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代鹏认为,如果发生意外或安全事故,生产销售方需承担主要责任,使用方要承担次要责任。

  在共享单车“亲子车”尚未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避免私自加装“儿童座椅”带来的安全隐患?代鹏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此类情况的监管力度,共享单车企业也应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宣传,譬如在扫码时弹出警示,禁止用户私自加装“儿童座椅”。

  看好东南亚市场的不止李大千。段若畅认为,东南亚地区用户年轻,消费潜力很大,以TikTok为代表的新商流在快速崛起,在东南亚的电商交易额每月成倍增长。

  忻华介绍,欧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主要功能是治理、管理和运作欧洲的经济,特别是运作欧洲的对外经贸关系。一些贸易政策、贸易谈判的决策权,其实是掌握在欧盟而非欧盟成员国手中的。如此一来就更便于拓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节省沟通成本。

  马克龙去年为法国制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生产200万辆电动汽车,到2027年将达到每年100万辆电动汽车的水平,到2035年实现汽车100%为电动汽车的目标。

  而中国则在用实际行动兑现“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最近,外资巨头开始密集访华。有媒体注意到一个消息:“商务部部长4天连见11家外企掌门。”

  当前,距毕业生离校还有2个多月时间,他们此时都面临什么困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与指导?为此,记者梳理出学生们较为关心的几个求职问题,并邀请专业人士为其解答疑惑。

  但在用“成本收益”的眼光评判专业和职业价值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学习一门专业、从事某项职业的“人”。专业和职业的关键意义在于: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劳动者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挥其心智活力,进而实现自身价值。一门合适的专业、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定能激励人专注踏实地把事做好,让人从一项项具体工作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人、专业和工作三者方能实现契合。

杨子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