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高校留学生开展“中西文化碰撞”活动

来源: 南风窗
2024-06-24 22:21:39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记者 张玮)内蒙古师范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该活动进行了一场中西文化的碰撞。

  当日,学校操场人山人海,如同集市般热闹。来自蒙古国、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老挝等12个国家的251名在校留学生有的摆摊制作、售卖本国美食,有的设展展示本国文化,有的身着中国戏曲服装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留学7年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萨贾德告诉记者,他曾为了“走出国门看一看”而选择来中国留学,没想到被汉语言文化深深吸引。“7年来,我不断研究、学习汉语言文化,参加了很多汉语言类的比赛。明年我就要硕士研究生毕业了,有可能的话,我还是想留在中国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学校的这次活动让萨贾德非常激动,“在学校里举办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屈原介 绍,该学院建院2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向来华留学生提供中文教育和中国概况等课程。“我们积极推广京剧、太极、射箭、围棋、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教育,并组织留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现代化企业、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出了更多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的国际人才。”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表示,学校举办首届国际文化节,目的就是以开放的心态为各国学生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存,努力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使者。(完)

  中国国际教育展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本届北京展会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院校参展。展会坚持“线下+线上”混搭模式,通过院校参与实体展或在线远程交流两种方式,继续提供国际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满足当下青年选择出国留学或合作办学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回忆起儿时经历的沙尘暴天气,他至今记忆犹新,每到春播时节,风沙常常把职工播种的棉花连苗带地膜掀飞,人们不得不一遍遍补种。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0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10日上午在北京举办“后疫情时期的两岸关系与交流合作”座谈会。两岸有关方面嘉宾和专家学者与会。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0/977980302.jpg" alt="qxtx" />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王恩博)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当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改革并不必然走向成功,成功往往是“例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转型,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推行改革,但都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所以,中国改革的巨大成绩更显难能可贵。

陈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