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学生大学逐梦 三战高考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来源: 宣讲家
2024-06-10 14:37:00

  中新网南宁6月7日电 题:五旬学生大学逐梦 三战高考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 李雪莹

  在南宁师范大学的教室里,一位两鬓有白的学生正与年轻的大学生们在一起上课,只见他娴熟地翻开课本后,跟随老师朗读起越南语。他就是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兰雄文。

  近日,51岁的兰雄文向中新网记者回忆起他三战高考的经历。

  1993年,20岁的兰雄文第一次参加高考,因英语成绩差,他与大学失之交臂。两年后,他再次参加高考,依然未能考上大学。“当时没能考上大学,那种心情是非常沉痛的,这个遗憾始终在我内心盘踞着。”兰雄文说。

  面对家庭生计的重担,兰雄文只能封存大学梦开始创业。1995年9月,兰雄文开了一个小型图书租售店,以出租小说和售卖自学考试教材为生。

  多年与图书接触,兰雄文积淀下了文科基础。2007年, 他开始尝试编书,但因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汉语素养专业学习,他感觉比较吃力。

  “那时编书,我只敢写短小的语句,尽量不写长句、复句,以免出错。”兰雄文说,在工作上的吃力,总会令他想起当年没能上大学深造,内心难免遗憾,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够再次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进入校园学习。

  2019年,兰雄文再度参加高考,彼时距离兰雄文第一次高考已时隔26年。在考试前夜,他的内心极其忐忑不安,因为此次高考前,他没有进行备考。最终,他过了2019年湖北省高考专科录取分数线,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汉语专业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如何平衡好上学与家庭,成了兰雄文需要面对的问题。兰雄文的妻子认为,家中还有孩子和生意需要顾及,他考上了,也弥补以前的遗憾了,应就此作罢,回归生活。直至开学报到前,兰雄文一家针对其上学的问题,依然争论不休,最后兰雄文不顾妻子反对,只身前往桂林求学。

  入读大学半年,经过系统性学习的兰雄文对撰稿工作越发得心应手。因此,妻子对他上大学的态度,也从起初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支持。一年之后,兰雄文的妻子曾丽也参加了高考,在2020年成功被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录取。

  2023年9月,兰雄文在广西专升本招生政策下,成功被南宁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他与全体专升本同学一样,均要将普通四年制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一年半内修完。繁重的学业任务,令兰雄文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他既要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业,又要对抗生理年龄下的记忆力衰退。“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使我对语言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但我的记忆力已经不如从前了,如果我年轻一些,能学得更好。”兰雄文说。

  在大学校园里,面对着比自己小近30岁的同学,重新建立人际关系,是兰雄文需要去克服的。“我把自己代入他们,用年轻化的心态和语言去交际,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样就能减少很多代沟。”兰雄文说。

  “第一次看到他,我以为他是老师,当知道他也是同学后,我就纳闷,怎么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来上学呢?”刘观柳是兰雄文的同学,第一次见到兰雄文时,她印象很深刻,后来知道他的求学故事后,非常敬佩他对于知识的渴望。

  谈及后续规划,兰雄文称,未来可能会考取研究生。“只要有机会,我会一直读下去,知识很重要,能够系统性学习知识的机会更难得,我不会轻易放弃的。”(完)

  第四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对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的管理办法。

  这,就是中国抗疫的三年。中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抗疫道路。在面临每一轮新的变种毒株时,总伴随着“病毒毒性已经下降”“感染后不会有太大危险”的讨论,但我们始终选择把对老百姓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控住,这需要何等的担当与勇气!我们承受不起西方“以人为代价”的代价,尤其是当一项选择将要影响亿万人时,做出选择需要千钧之力。我们千钧之力的底气,也是和西方不同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四个字:人民至上。

  有民众说,“现在物价都蛮涨的,大家都有感,买东西还有房价,都涨很快。”

  王江平介绍,根据疫情达峰情况,工信部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加强跨省调配,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截至12月28日,累计向重点地区跨省调拨布洛芬1.74亿片、对乙酰氨基酚6000万片、抗原检测试剂超过5.5亿人份。

  对于有药物需求的用户,可以选择“我需要药”,根据需求选择列表中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居家常备非处方药,填写所在位置、联系方式、求助说明等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后,将用药需求发布到平台的信息广场。用户在满足自身用药需求前提下,也可以选择“我有多的药”,填写相关信息和实名认证。在完成互助后,上传互助信息的市民可以选择“已解决”,下线互助信息。同时,平台也有一定的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刚上大学时,我对学业是困惑的,没想到有这么多基础的东西要学!特别多细碎的知识、概念和考古的技术方法,各个地区的考古发现,甚至还要会画每一种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挺难的。我也想过转专业,但行动力不强,只是想了想。

林镇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