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燕峒乡:种桑养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3 19:44:42

  中新网百色6月3日电(黄丽电 黄小容)当下正是种桑养蚕的好时节,广西德保县燕峒乡道路两旁的桑树青葱嫩绿,长势喜人。在燕峒乡兴旺村的桑蚕基地,蚕农们正用刀具切取桑叶,采摘时捏住叶轴,轻轻划一刀,摘下的桑叶新鲜完整而无损伤。

  “一批蚕1-2张蚕茧,从养虫到成茧卖出耗时半个月,每个月可以养2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现在这批已经是今年的第4批了。”蚕农麻鲁图手脚麻利,不一会就摘得满大袋,他边采摘桑叶边介绍。

  据了解,麻鲁图跟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是该乡第一批开展种桑养蚕的,到现在已有十年,每人有5亩左右的桑田,每年养蚕十余批,蚕茧收购价三十多元一斤,每批可增收4000-7000元。麻鲁图笑道:“在家种桑养蚕既有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蚕房里,“蚕老板”叶贤招正在给蚕宝宝进行检查。叶贤招介绍,现在正是蚕上蔟结茧的集中期,这批蚕宝宝将“吐丝成茧”,两三天以后就将进入售茧阶段。

  来自浙江温州的叶贤招,种桑养蚕已有8年时间。此前因看中德保优越的生态环境,便下决心驻扎在此地创业。“去年收入十七八万,一个月出两批,一批四五张。由于桑叶供给量大, 一天要雇佣五六个人,忙的时候甚至八九个人,直接招聘本地农户,一人一天工钱120元,很多人都愿意来。”

  相比较于家畜禽类过长的养殖周期,蚕桑产业“短、快、高”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目前,燕峒乡发展桑蚕2000多亩,年内预计收入1600多万元。(完)

  新华社上海分社

  “地球村”上任何国家,都很难仅凭一国之力,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同样,地球环境影响受多个圈层相互作用,一个国家发生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后,也会产生全球性影响。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应对“地球村”的极端自然灾害。(完)

  新的一年,南浔提出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反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热衷“小院高墙”“脱钩断链”,以贸易逆差为由加征关税,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外商投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搞技术封锁。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保护主义是作茧自缚,“脱钩断链”行不通、走不远。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相互成就、共创未来。(完)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1月中,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大中小学校领导、医护防疫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各高校辅导员吃透政策、了解形势、掌握技术,提高学校应对疫情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杨升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