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行者”方锦龙:国乐人要“博学”,创新不离根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04 02:46:11

  中新网上海4月13日电 题:“国乐行者”方锦龙:国乐人要“博学”,创新不离根

  中新网记者 王笈

  一袭长衫,满头银发,怀抱一把五弦琵琶,指尖飞舞拨弄琴弦……中国国乐艺术家方锦龙12日晚现身上海宛平剧院,与众弟子携手完成了一场国风国潮音乐盛宴。凭借着“万物皆可弹”火速出圈的他,先后演奏了琵琶、箫、尺八、唢呐等十余种乐器,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这场以“青春国乐进行时”为主题的国潮音乐会一票难求,连加座在内的近1100张演出票早已售罄。传统古乐不再“曲高和寡”,而是与摇滚、电子音乐等现代元素“碰撞”交流,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在方锦龙看来,中国传统音乐要“出圈”,一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二要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国乐的魅力。

  舞台上“仙气飘飘”的方锦龙,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爱好——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淘乐器”。从1979年偶遇第一件藏品——清代南音琵琶“春夜遊”至今,他所收藏的乐器已逾千件。当天采访间隙,方锦龙向中新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自己珍藏的乐器:“我手上的这件骨龠,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过著名的‘贾湖骨龠’,将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向前推至近9000年前,证明了中国音乐历史悠长。”

  从艺40多年来,有着“国乐行者”之称的方锦龙带着他的乐器伙伴们,走过了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华夏之声回荡在世界舞台上。去年年底,他抱着琵琶、二胡到访阿联酋阿布扎比,与当地音乐“高手”无谱对决,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的崛起,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文化,国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些年,海外观众对这类国潮音乐会的反响很热烈,他们觉得中国民乐既是古老的,也能很现代。”

  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在这趟国乐“破圈”的旅途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他比肩同行。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以及文化节目《国乐大典》的走红,方锦龙的弟子队伍涌进一股青春力量。他总叮嘱弟子们要“博学”,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都有所涉猎,“丰富的生活阅历,会让艺术表现力更加广阔。在中国文化面前,我们就像一滴水,只有融进传统文化的海洋,创作灵感才不会枯竭。”

  谈及未来,方锦龙深信“道法自然”,又心存两份执念:一是举办一场“集齐”中国56个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会;二是以自己收藏的乐器为依托,在中国办起一座乐器博物馆。(完)

  作为制造商,浙江爱度能借助跨境电商,顺畅地从内销转向外贸,很大程度上是由瑜伽服这个天然具有海外市场基因、且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决定的。但切换到时装品类,行业的内在逻辑和格局,以及跨境电商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无论是B2B还是B2C,平台都难以说服传统外贸服装制造商直接下注。

  这位专家表示,人口学界曾做过研究,中国人的生育观念转变,与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地区存在梯度差异。东北比全国早10-15年,汉族地区比少数民族早10-15年。从目前的数据变化看,基本符合这一趋势。

  据胡合斌介绍,那时跨境卖家经常下数千件的订单,建立信任后,一两万件的大订单也并不鲜见。“早期体量是特别大的,而且往往是做独立站的客户体量比较大。”胡合斌说。

  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许涛:尽管当前经济形势持续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破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录取率不超过20%,超过300万考研学子落榜。在“就业难”和“考研难”的双重压力下,如何选择成为他们不得不直面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68638亿元,同比增长2.9%。通讯器材类零售1030亿元,同比下降8.2%。

  这与传统外贸的大单交易颇为不同。多位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传统的B2B外贸有季节性,客户一年只来几次,但每一次都会大量订货。“专做外贸的企业,一个订单下来,只一个款式,就能出上万件。如果单小,即便利润很高,厂家也看不上。”从业近20年的资深服装外贸人叶志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黄小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