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让乡村全面振兴“可感可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描绘“三农”新蓝图

来源: 格隆汇
2024-06-06 19:07:26

  中国全面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近年来,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重点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多位专家认为,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延续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聚焦,并对乡村振兴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突出“实效”,并描绘“三农”的新蓝图。

  “‘三农’是中国的基础,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乡村振兴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实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乡村振兴已有一段时间,也一直保持着很大的推进力度,此次会议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中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和“有力有效”,致力于“可感可及”,让农民能够切实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

  会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2003年浙江在全省启动的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工程开展20年来,在当地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此次会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将一个地方的经验做法作为案例提出,这在以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比较少见。

  “‘千万工程’的理念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工程实施以来在浙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姜文来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20年来,“千万工程”早已从早期的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到涵盖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主线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给乡村振兴找到一个“方法论”,让各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叶兴庆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不是要求全国都将浙江的乡村振兴模式作为“图纸”来施工,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自身乡村振兴的切口。

  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 ,粮食安全议题也是每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的重点。今年的会议同样重点部署粮食安全相关工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表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抓好粮食生产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除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扩种大豆以外,还专门提到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对保证粮食供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会议还提出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正向连续十年实现粮食产量目标不断努力,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今年还突出了对生态的保护,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这也是很新颖的。

  姜文来表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农民增收还是一场硬仗,因此,此次会议也重点提出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产业振兴来实现。

  李侗曾认为,免疫力低下、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可能会是下一轮疫情中较早的一批,而已经感染过的人,尤其是接种过疫苗的人,他们在接种疫苗基础上的感染叫突破性感染,这部分人即使二次感染,或者第三次感染,成为重症或危重病例的风险也会比较小。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李侗曾介绍,即使抗体水平下降,但由于每个人不同步,有人可能抗体水平下降快,有人下降慢,保护作用持续时间长,因此下一轮或是有人先感染,有人后感染,疫情高峰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不会再发生短时间内大量感染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份自贸协定是双赢的,柬埔寨能够更快地吸引外资,加大对华出口,而中国消费者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物美价廉的柬埔寨产品。

  在金圣叹看来,《水浒》整体结构精严;每个段落自成章法,同时又自然成为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叙事过程中每个细节之间存在呼应关系,而在整齐中又包含着无穷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份自贸协定是双赢的,柬埔寨能够更快地吸引外资,加大对华出口,而中国消费者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物美价廉的柬埔寨产品。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