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中国带给世界的礼物(观象台)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09 21:55:45

  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冈比亚。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中国杂交水稻带来的丰收喜悦。统计数据显示,自1979年起,中国在约70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种子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带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杂交水稻满载着金灿灿的希望,也传递着沉甸甸的情谊。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受人口增长、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全球仍面临较为严重的稻米短缺问题。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杂交水稻技术既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奇迹,也助力多国提高粮食产量,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马达加斯加,经过10多年的推广,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平均产量在每公顷7.5吨左右,极大改善当地民众的缺粮问题;杂交水稻的图案还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的纸币上。在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5吨已经是很高水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够达到10吨以上;该国基本实现大米“零进口”。在菲律宾,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每公顷最高产量达到15吨,是当地传统水稻品种的3倍……对许多国家来说,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喜看稻菽千重浪”“岁晏有余粮”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据统计,目前全球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800万公顷,年增产粮食约1600万吨,可以多养活4000万至5000万人口。

  中国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多年来,中国不仅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选育杂交水稻良种,还提供大量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多国加强农业能力建设,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中国研究人员先后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提供建议和咨询,并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农业和粮食援助还带动数十家企业及科研机构“走出去”,促进农机、化肥、种子等出口,实现互利共赢。正如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业部长哈里菲迪·拉米利松所说:“中国专家是帮助我们实现粮食安全梦想的人,他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优良的种子,还教会了我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老师。”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自己的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今天,更多中国科学家正在继续为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的提升而不懈努力。

  郑锦威表示,广西青少年球员普遍条件较好,在双打技战术方面,他希望将在马来西亚执教的经验和做法带来与广西的球员分享,期待双方尽快适应与磨合。

  八.严禁在广告中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

  另一方面,对于更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涪陵区人社部门及时送上了技能培训。如何做月子餐,病床怎么使用……在家政培训课上,涪陵区石沱镇富广村退捕渔民李水明听得格外认真。护工、厨师、家政等多门课程,为渔民提供了多元技能培训。培训并非一时,“我们要定期对退捕渔民就业意愿进行摸底,实时开展技能培训。”涪陵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科长周溧告诉记者,目前,当地通过就业帮扶已实现上岸渔民多渠道转产就业,转产就业率100%。

  2006年11月,任桦甸市委副书记、市长;

  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于2019年5月获批筹建。筹建期间,中心共建立了30台套可量传的测量系统,可提供132个生物类关键参数的量传服务;填补了8项国家级生物特性量值标准的空白,为产业制定了紧缺的生物计量方法及技术标准102项,其中国家级标准16项,在病毒测量、核酸测量、生物大分子测量方面保持的测量能力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这些关键性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实现了从病毒核酸提取到核酸定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为诊断提供了精确的“生物标尺”。

  《赛后遗产报告》分为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场馆赛后利用、冰雪产业发展、主办城市发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传承奥运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篇章。重点总结了赛后一年来,国家和主办城市在传承和利用好冬奥遗产成果的积极实践。

黄秀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