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承民族文化这件大事办好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2 21:25:15

  把传承民族文化这件大事办好(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盛世修文、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统。

  中国的历史典籍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文献典籍编纂对于文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早在周朝时,周王室就设有守藏室之史,专门负责收藏王室典籍。春秋时期,孔子以恢复周代礼乐制度为己任,主持编订“六艺”,开启古代典籍整理编纂的先河。西汉年间,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群籍,首创了中国图书分类六分法。大型图书文献的编修,是盛世修典的重头。唐太宗组织纂修了多部正史。宋代编纂了很多大型图书。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官修《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等恢宏的图书编纂工程。历代典籍整理编纂工作,描绘出中华文明史上一道道耀眼的风景,为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献古籍抢救保护和整理工作。新时代,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部署。“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儒藏》等编纂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国家评选并公布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重点实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古籍部分)和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

  今天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修文修典,把传承民族文化这件大事办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要实施好各种大型文献编纂出版工程,促进珍稀古籍文献的影印出版,为研究利用提供便利。做好中华典籍文献的整理、标点、注释和翻译工作,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奠定基础。做好中华典籍文献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价值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这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工作。还要做好典籍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编纂大型文献典籍数据库。促进典籍文献的“活化”利用,通过数字化立体交互方式、沉浸式文化参与方式等,让典籍文献走进人民大众,走进青少年心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古鉴今,知往察来。典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丰厚传统文化滋养。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我们一定要做好盛世修文这项工作,让古老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时代荣光。(侯德仁 张 丛)

  谢胜文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他第一次在中国参加直播带货活动,但直播间内中国消费者的热情让他一点都不紧张。

  “行担侬”变摊位主

  我们从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也从不搞代理人战争,从不在全球搞军事行动,不以武力威胁其他国家。北约应当做的是放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认真反思自身为欧洲和世界的稳定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不是四处挑动矛盾,渲染“中国威胁”。(完)

  当地时间9日凌晨,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思前往土耳其震区。格里菲思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联合国已协调部署超过4948名搜救专家及应急小组成员,并将在下周发出紧急呼吁以支持人道主义需求。

  多地降雪也给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也认为,这款应用能够挖掘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丰富的信息“矿藏”并加以“炼化”,将大量零散的信息以一种逻辑甚至文章的形式呈现,实现了从数据信息向解决方案的过渡。“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黄沛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