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考结束后这些骗局要警惕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3 19:16:50

  骗局一:谎称可以“提前查分”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考生和家长如果在网站中输入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信息等信息,银行卡里的钱财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转走。

  【提醒】高考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

  骗局二:谎称有“补录 名额、内部指标”

  这类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不法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还有些不法分子会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需要收取保证金、指标费的“特殊渠道”入学,都是诈骗。

  骗局三:伪造录取通知书和虚假网站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等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其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局四:提前申请“助学金”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考生提前支付“手续费”,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如果考生和家长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的,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教育等部门核实真伪。

  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唐风表示,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实施诈骗。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科技创新加快突破

  邮政代办所里,陈向红的同事周文仙正忙着帮村民签收生鲜包裹。2021年底,永燊乡邮政代办所推行“邮快合作”,为民营快递提供代投服务。“大家能选择的快递服务更多样了,时效也更快了,今年春节,代办所收到的生鲜包裹明显增多。”周文仙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24/7267444598795419012.jpg" alt="" />

  周辉军是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林阁老监测站的巡护员,对“江豚湾”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心心念念。巡护时,周辉军喜欢吹口哨,没想到时间一长,长江江豚一听到他的口哨声,就会跃出水面。

  如何评价中国为疫情防控转段所做的准备?

  深夜里,张辉在距离地面2米多深的机坑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床刀片作业处,每2分钟他就要用铁钩清理一下钢屑,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要根据当班报修计划,将各个轮对的轮径值镟修至规定范围。

吴佩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