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裁员名额为何被抢空?

来源: 雷科技
2024-06-22 18:44:32

  原文标题:《起猛了,裁员也搞“饥饿营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作者:王磊刘雅杰

  怎么个事,员工抢着被裁?

  有不少媒体报道,广汽本田在 5 月开启以主动离职为核心方式的大裁员,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人还主动“请辞”。

  主要原因是,给得实在太多了

  据悉,离职员工将会获得“N+2+1.8”的补偿方案。因为补偿太过诱人,广汽本田的员工纷纷自愿报名,首批裁员名额供不应求。目前已有 2300 名员工离开,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19%。

  更抓马的是,原本广本只打算提供 900 个主动离职的名额,但没想到自己的员工尤其是老员工们都抢着要被裁,索性就把后续超 1000 个被动裁员的名额全部给出。

  该说不说,广本员工的这波操作为公司 HR 减了不少工作量。

  这些主动要被裁的员工都去哪了?一部分人选择“告老还乡”,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剩下的那些大多 无缝衔接,转身投入新势力的怀抱。

  01、被裁比上班拿得多

  员工争着被裁,主要还是因为东家给得实在太多了。

  广汽本田汽车成立于 1998 年 7 月 1 日,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中日合资企业。

  这也意味着,这笔裁员赔偿金不完全由本田承担,是广汽、本田各自承担一半,所以最终给的裁员金额非常丰厚。

  据广汽本田内部员工透露,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了“N+2+1.8”的补偿方案。其中,其中“N+2”是标准赔偿,“N”代表工作年限,“2”指代额外的两个月工资,此外再发放 1.8 个月的奖金。奖金的部分指的就是本年度的预发奖金,具体赔偿数额因员工岗位和级别而异。

  也就是说,基础工资越高或者工作时间越久的员工,赔偿就越多。有知情人士透露,工龄 10 年左右的员工拿到 20-40 万不是问题

  这么算下来,这一补偿方案不仅远超过了许多行业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前几个月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的 N+3 补偿方案。

  早前理想汽车裁员提供的赔偿方案为“N+1”,而广本此前的赔偿方案也不过是“N+1 + 奖金”,如今给到的赔偿金显然十分诱人。

  当前裁员对象主要是生产线的一线员工,他们有各种补贴,有人月薪高达 2.5 万-3 万。有一位广本一厂最高级别的班长被裁,最后拿到的赔偿金有数十万。

  当然,员工抢着被裁,一方面是赔偿金额较高,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当下处境有关。

  一位选择主动离职的广本员工表示,自己和部分同事早已预判到此次“裁员广进”计划,并已经找好后路跳槽到新势力汽车工厂。只要被裁,就可以无缝衔接到小米小鹏等国产汽车制造商上班。

  临退休人员更是想抓住机会提前几年退休,甚至因为报名的人太多,还得抢名额。这些人很多都是广汽本田承接广州标致时便已在此供职的员工。

  除了个人原因,工作不饱和,很难挣到一份满意的薪资也是不少员工决定离职的原因之一。

  因为销量持续下滑,广汽本田不得不进行生产调整,以至于经常出现“欠班”(没生产)的情况。而这不仅意味着员工失去了加班费,甚至连正常 5*8 小时的工作也成为奢望,生产工资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员工面临“无班可上”的尴尬。

  虽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好在本田汽车品牌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营收表现不错,所以广本的员工照样能拿到丰厚赔偿金,好聚好散。

  本田汽车的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财年内,公司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均创历史新高。期间本田实现营收 20.43 万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9482 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净利润同比飙升七成,至 1.11 万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515 亿元)。

  预计此次裁员会从 5 月持续到 8 月。当前广本所裁员工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后续还有可能裁减行政、人事、财务、采购等部门。

  02、裁员也是不得已

  其实作为老牌的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之前过得都非常滋润,上次裁员还是其成立 25 年以来的首次公开裁员。

  去年 12 月 2 日,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合资企业 —— 广汽本田公司的整车生产工厂实行裁员计划,规模达到 900 人。

  这些员工均为合同工,合同到期后,终止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并提供经济补偿,彼时裁员的规模占到了当时本田在华企业员工总数的 7%。

  而裁员的原因,本田表示是因为中国纯电汽车大规模兴起,使得本田的燃油车在中国市场的生产与销售受阻。

  显然,一次裁员大概率解决不了问题。

  自本田 2020 年达到在华销量高峰达到 162.7 万辆后,随后连续三年都在持续下跌,其 2021 年至 2023 年其销量分别为 156.15 万辆、137.31 万辆和 123.42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4.0%、12.07% 和 10.12%。

  不久前,本田中国公布,5 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 66202 辆;前五个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 346940 辆,同比下降了 16.7%。

  销量的持续下滑也让本田开始考虑缩减在华产能。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已经计划将中国的汽车产能缩减 20%

  此外,根据广汽本田最新产销数据,5 月份销量仅为 31931 辆,同比大跌 41.31%;产能更是直接缩水一半多,为 32639 辆,同比大跌 53.66%

  当然,本田不是没有努力过,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都在降价刺激消费欲望,全国范围内雅阁、冠道、奥德赛等主力车型普遍推出 4 至 6 万元不等的购车补贴,这也很难让本田重回销量高峰。

  车卖得不好,只能缩减产能,而缩减了产能也意味着,达不到正常的生产效率,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和人工成本的浪费,所以裁员就成了现阶段止损的重要手段。

  根据广汽集团的年报,2023 年广汽本田的产能为 651200 辆,产能利用率为 84.57%。相比之下,2022 年的产能利用率则几乎满载,为 99.71%。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上,本田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日产、丰田等日系车企在华的日子都不好过。

  特别在 6 月初,丰田、本田、马自达等 5 家日本车企被曝出“存在测试违规、提交虚假数据”的行为,涉及车辆总计 38 款、超 500 万辆。随后,丰田、本田、马自达企业高管分别召开记者会,就此事道歉,并宣布暂停涉事车型生产。

  虽然在华销售的车型与这次事件无关,但日本车企“造假风波”的影响无疑又是给这些“瘸腿”的日系合资品牌来了一棍子。

  即便是集体降价促销,也挡不住市场份额的持续下跌。

  今年 4 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市占率降至 15.2%,创下了自 2013 年以来的新低。与三年前超过 24% 的市占率形成鲜明对比。

  别看这些日系车企在其年报里描述的在这一年里赚得如何盆满钵满,实际上其主力营收已经移向海外市场。

  以丰田为例,一个月前,丰田汽车发布了 2023 财年的业绩报告,营收和利润双双破最高历史记录,但其收入大头主要是来源于北美,收入结构来自于混动车型。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仅占总利润的 4%。

  随着销量陷入低谷,这些日系车企也在国内展开了自救。

  不过,现在才发力纯电,会不会有些晚了?

责任编辑:张恒星

  李乐成强调,要严谨细致开展调查,细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疑点、每一条线索,把原因查清楚、把责任查清楚、把负有责任的人员查清楚。

  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姚睿婷对宋代的白瓷婴儿枕最感兴趣,她告诉记者,之前在历史课本上就有看过白瓷婴儿枕,所以感到特别熟悉,这次看了以后印象很深刻,“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来这里看实物,感受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

  马化腾注意到,《意见》指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他认为,“开放、创新、赋能”的要求,锚定了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意见》对互联网行业提出全面战略要求,为平台经济指明发展方向,增添了我们持续开拓的决心和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先,中国申请加入CPTPP,很大程度上会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向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这一更大目标迈进。如果中国加入,就意味着跨太平洋贸易桥梁的贯通。其次,CPTPP是国际公认的高标准协定,该协定对其成员在诸如数字经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中国想要加入,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倒逼”,通过达到这种高标准,力推中国与世界接轨。最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中国的加入也会带动其他国家加入CPTPP。此外,刘卿认为,针对一些国家极力聒噪“去风险”以及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经济,中国如果加入CPTPP是对此的有力回击。

  唐双宁酷爱书法、诗歌等文艺创作,将自己的书法称为“飞狂草书”,还以“霜凝”为笔名加入了一些文艺团体。不论是在职时还是退休后,他经常参加相关社会活动,其作品曾在多家著名美术馆、画院、博物馆办展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擅长诗歌、书法,略通金融。”

  对于未来的政策动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指出,鉴于住宅销售对其他指标的重要影响作用,后续拉动销售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预计下半年各类宽松和刺激的购房政策会加快出台, 以更好稳定交易市场,确保房地产基本面的健康有序。

童郁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