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丨种粮大户徐淙祥:“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3 00:06:54

  麦收时节,在安徽阜阳太和县,机器轰鸣,麦浪翻滚如金色绸缎,饱满的麦粒装满一辆辆运粮车的货厢。

  日头正盛,71岁的种粮大户徐淙祥深入田间,和农技专家们一起为试验麦种测产。“穗大籽多粒饱满,又是一个丰收年!”徐淙祥高兴地说。

  两年前的夏天,徐淙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里,总书记勉励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他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开展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徐淙祥的带动下,他的儿孙先后投身于科技种粮事业。目前,他的孙子徐旭东已是合作社的理事,由“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习总书记一直都很关注粮食生产,这次回信让我们祖孙三代备受鼓舞,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谈到自己的事业,这名“95后”干劲满满。

  总书记的嘱托与鼓励令徐淙祥心潮澎湃。近年来,合作社在粮食不断增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很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2024年夏收,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次迎来丰收。经专家测产,合作社的平均亩产约为650公斤,在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中,有三个小麦试验品种亩产超过8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46.84公斤。徐淙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策划: 杨玉华

  记者:刘军喜、周牧、黄博涵

  编辑:张善臣、毕晓洋、李琰、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不只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数字人民币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全。

  保隆科技空气悬架工厂总经理 田仙林:原来我们预计是在2023年到2024年我们才开始动工新建我们的二期,实际上开园不到半年内,我们迅速启动了整个二期的开工建设,订单很多,业务增长很快。

  徐晓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当下环境来看,中青旅已经具备了业绩回暖的外在条件。“随着出入境旅游的回暖,中青旅等相关企业将实质性受益。我们还是有较强的业绩预期和信心的”。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海口2月6日电 (王洋 符太生 吉美琪)随着海南旅游市场日渐回暖,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持续火爆。海口海关6日发布统计,2月5日元宵节,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5亿元、购物人次1.45万人次、购物件数16万件。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郑州2月6日电 (记者 韩章云)2月4日晚间,河南卫视播出的《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节目中,张晓英参演的节目《大戏登场》将豫剧与摇滚混搭,戏韵戏腔透出新潮味儿,尤其是该节目尾声用“剧情+特效”的方式,将戏曲表演中的经典配色舞出视觉盛宴,国风氛围感瞬间拉满。如此奇妙的创意获得网友们的点赞。

  “青年强,则东亚强,中日韩强。”欧渤芊表示,中日韩合作是面向未来的合作。青年恰恰就是未来的主人。“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不能改写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塑造未来。”

赖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