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碧水绕古城 西安持续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1 22:55:46

  中新网西安6月20日电(李一璠 阿琳娜)“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堤路林结合、乔灌草搭配的方法,用格宾石笼护坡,然后覆土、植绿。目前,已全面完成渭河城市段堤南200米景观绿化带建设、堤顶绿化建设等工作,完成绿化面积3.15万亩。”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宜军20日介绍。

  当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安湖、灞渭桥等地,了解西安市治水工作情况。

  据悉,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818公里,在陕西境内有512公里,涉及陕西省多个地市。西安湖位于西安城市段渭河南岸,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是该市最大的再生水湖泊。

  西安湖是西安市渭河滩区治理项目之一,于2013年开工,主要利用原有废弃砂坑,因地制宜,聚沙成岛,聚水成湖,形成水域。2016年,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启动了西安湖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亲水环湖步道、节点广场等基础设施;通过引水管道,每天从草滩污水处理厂为湖区补水2万至7万立方米左右。

  记者在湖区看到,种植有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了锦鲫、鲢鱼等鱼种,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让中水在湖区内得到二次 净化,最后从西安湖东北角溢流汇入渭

  西安湖的建成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与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芦苇湿地融为一体,构成生态、休闲、观水、看绿的整体功能,也被誉为“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的水生态修复典范工程。

  来到位于渭河南岸灞河入渭口处的灞渭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座集防汛、交通、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大桥,富含廊亭元素的仿古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游玩。

  临近的灞渭生态滩区则保留生态原貌,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形成水面2400亩。生态滩区具有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修复漫滩的功能,是西安建设“海绵城市”、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的经典之作。

  曾经砂坑遍布、杂草丛生、湖岸曲折,到如今水域辽阔、候鸟成群、芦苇飘荡,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发挥出了显著的防洪、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如今游览渭河西安段沿岸,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据统计,渭河滩区的鸟类已有上百种,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全国性自行车比赛、省市全民健身等活动也落地于此,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西安市水务建设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团伟表示,西安市将立足渭河的“水—滩—城”,塑造生态宜居、古今交融、创新发展的滨河风貌;严格落实渭河保护要求,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文化+资源+数字”全面融合,全面推动渭河西安段高质量发展。(完)

  2022年,“回归阅读”还是直播间里的“流量密码”。三年来,线上活动、直播带货是出版业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转型探索中,盗版、劣质图书却充斥着各类网络直播间,阻碍着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年中,新东方旗下直播间“东方甄选”突然走红,没有鼓吹“一本书读懂历史”“三分钟了解人性”,也没有打出“一元一本”的低价噱头。直播间里,主播董宇辉诚挚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苏东坡传》《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类经典图书瞬间售出几万册。董宇辉的走红为何受书业的欢迎?新东方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直播间里卖的每一本书,团队都读过”。原来,在“流量为王”“渠道为王”的潮流下,内容始终不失其宝贵价值。而这,正是书业的“变”与“常”。

  <strong>致力开放合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机遇。</strong>世界经济风险积聚,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深化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达沃斯到进博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强音,打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新举措。第五届进博会盛况空前,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再创佳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普遍共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陆海新通道加快推进,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蹄疾步稳、捷报频传。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展现出强劲韧性。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全面开花,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老铁路开通交出亮眼成绩单,匈塞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组成“一带一路”大家庭,标注着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度,打造了促进各国发展新引擎。

  <strong>俄罗斯总统普京:2022年成为俄真正独立奠定基础的分界线</strong>

  “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前11个月,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民用无人机、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7%、39%、30.4%、21%,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今天的中国什么样?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加快,建设重点由优先建设主城区线路,解决三镇分割、过江交通难题,转变为联通新城。”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孙小丽表示,随着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由主城区向外围延伸,已建成的线网有效支撑了“主城+新城”城市空间格局。

蔡佩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