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成时尚热点

来源: 学习网
2024-06-26 02:11:57

  不只是“高考加油包”,眼下,“情感树洞”“叫醒哄睡”“失恋安慰”“解压玩具”等情绪消费品花样繁多,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新现象、新趋势,正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演化为新的消费动能。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花一点小钱,买一份快乐,情绪价值潜力巨大。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事业、学业压力大,常常会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情绪消费所带来的快速解压、放松疗愈等功能,成为一代人的刚需。

  如何才能抓住情绪消费掘金点,做好治愈人心的消费新业态?

  用好科技资源,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年轻一代是 数字时代原住民,对虚拟商品接受度良好,是数字化消费的拥趸。商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运动、网络营销等新型手段与平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优质服务场景,促进情绪消费产品创新提质。例如,传统的心理医师收费较高且需要事先预约,“AI心理陪伴师”可24小时在线进行智能心理疏导、改善负面情绪,提供安全、廉价、便捷的情感陪伴和疏导服务。

  严守安全底线,防范法律和伦理风险。情绪消费也存在风险,如某些虚拟情感类商品打起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通过低俗类产品传播黄赌毒,甚至导致某些消费者沉迷于虚假情感而不能自拔,影响现实生活。对此,消费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提升消费体验,引导理性消费,并通过制度完善、导向引领、社会监督等协同发力,加强保护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人格尊严、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

  完善相关法规,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情绪消费品具有特殊性,密切关联个体的私密信息,“情感树洞”“骂醒恋爱脑”等典型的情绪消费都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如何确定服务准入标准,如何处理纠纷,都需要规范和监管,确保数据价值被安全、合理、合法地使用,确保用户的法律权益和隐私保障。

  感染新冠后的高烧及可能的并发症、医疗资源紧张无法按时治疗等,令肿瘤患者及家属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多重压力。

  游客的出游热情推动下,酒店和机票价格也水涨船高。根据携程平台数据,元旦期间,西双版纳酒店均价为804元,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7倍;大理涨幅次之,涨幅为36%,均价为601元;近期人气火爆的三亚也成为住宿最供不应求的城市之一,价格涨幅近三成,酒店均价最高,达到1553元。

  医联体建设打通了医联体内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路径。以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2022年与中日友好医院完成各类远程会诊3681人次,向上转诊74人次,下转住院患者63人次。中日医院医生还会陪同下转的重点患者一同到社区,与中心医生当面交接工作,并定期查房,为患者提供和中日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餐饮消费复苏明显 餐馆门前重现等位

  这样的结果与北控的大力投入显然是不匹配的,老马也遭到了多方质疑,不过,俱乐部还是选择相信他,让其继续带队备战下一个赛季。

  《两京十五日》是开发IP一脉的余热,也是2022年剧场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IP戏。版权方拆掉高志森的三面LED,掉头180度,请来以肢体成名的赵淼导演,把方向重新拉回剧场。虽然原著党不满原作变得零散,但对于如此长篇幅,且要保全完整故事满足非剧场观众的IP开发,赵淼以意象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佳选择。

沈永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