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吗?听听专家、企业家怎么说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01 03:55:48

  “这是走在最前沿的钠离子电池,难道说这种电池也过剩吗?”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说,“很多中国企业,追求的是高新科技、技术创新。这类技术在国内仅仅是刚刚起步,不可能谈到过剩的问题。”

  研发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这家企业,是来自徐州的淮海控股。董事长安继文说:“钠离子电池应该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的替代品,将会替代电池的整个应用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且会呈爆发式发展,我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复兴产业。”

  经济学博士、北京丰台区政协委员黄永刚表示,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出口并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和过剩的产能输出,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黄永刚解释道,因为我国目前已进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智能化、信息化文明转化的过程,每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些国家还刚刚进入工业化,有的国家还是农业文明。而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像北京现代服务业已经超过70%,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泰国,传统汽车产业链完备。但在中企入驻之前,这里还未有完整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第一,我们出海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第二,出海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们在泰国设厂,发展非常快。”广汽埃安董事会秘书刘飞雷言语间难掩自豪,“今年2月,我们在泰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是14.2%,排名第一。”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因为性价比,我们招致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非常有影响力,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先进的产能是永远不 会过剩的。” 旭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副董事长崔海峰说,“我们一直秉持着量产一代产品,同时储备一代产品,马上研发一代产品,在产业方始终处于领先一小步的地位上。国际上的一些门槛,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机遇和动力。”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达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在圆桌会议上,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中亚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水电、风电。利用这些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实现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地区逐步退出化石燃料,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投资伙伴。

  论坛现场,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全国企业家商会主席团主席莱姆贝克·巴塔洛夫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前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同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挖掘两国的能源合作潜能。”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者,甚至可以说是引领者。成本的降低,其实是为全球更大规模的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说。

  报道指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有望从去年的低基数强势反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恢复到5%以上。这将刺激全球经济增长。

  百亿私募就像是一面镜子,映衬出行业过去一整年的情况。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期有业绩更新的17224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022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8.03%,其中有5080只私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为29.49%。以此计算,2022全年多数私募机构所能提取的超额收益较为有限。

  当天上午,泉州召开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并在会上宣布成立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市长蔡战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辉、市政协主席肖汉辉为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庄聪生、院长史丹、理事长许连捷、执行理事长刘文儒颁发证书。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8/3187212993.jpg" alt="" />

  “下一步,内蒙古将持续推进电网装备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智能作业、智能监测、智能巡视等新技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加快建设智能变电站。”王金豹表示,到2025年,110千伏和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覆盖率将超过25%。

  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2.3%,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O3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3%。1—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6.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O3平均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7%。

赖志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