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博单位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将开展7300余项活动

来源: 凤凰网
2024-05-31 08:35:23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30日在京举行的国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 会获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全国文博单位在此期间将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

  据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8日在沈阳市举行,活动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主场城市活动聚焦主题主线,将进行系列宣传展示、遴选推介及相关发布:举行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论坛、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集中推出“大美中国行:文化遗址里的中国故事”融媒体直播活动、“我们的中华文明”云课堂、“文言物语:跨时空的对话”系列微视频、《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之“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文物》杂志外文期刊等展示传播精品;邀请文博基层工作者做主题讲述,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名单、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也将开幕;还将举办“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线上展览、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讲好文物故事”实践方向展演活动等系列配套活动。

  作为首次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辽宁省,精心组织、积极筹备,计划推出近300项惠民文博活动,成立红山文化研究院。沈阳市委、市政府也组织了主场城市十大配套特色活动,包括公益宣讲、惠民开放周、考古开放日、文物修缮观摩、短视频大赛、志愿者招募等多种形式。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将安排16场学术报告,交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在文物保护、考古科学研究、资源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

  据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其中文物惠民服务3400余项。各地将结合地域特色,关注宣教育人,突出惠民利民,创新传播形式,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完)

  在京包铁路线上,沙城站派出所民警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对沿线设施设备以及重点区段桥梁、涵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京原线上,涞源站派出所也组织民警对辖区停靠的货车车体进行检查。据了解,当天涞源站站区要经停列车21趟,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通行,民警们线路巡查责任重大。(完)

  “北京市东城区27院儿: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上海市徐汇区‘日晖有戏’让戏曲成为新时尚”“湖北省赤壁市‘派出制’+‘驻站制’,探索总分馆人员建设新路径”……51个案例涵盖制度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

  据了解,2021年9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启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等按照“重在基层、分类推进”的原则,广泛动员、踊跃申报,共推荐了196个案例,最终遴选51个案例为典型案例。

  吴为山认为,在中小学阶段,文化自信要从教材编写开始,“编写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应保证中国艺术的首要和关键位置,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性”。

  “人才需求的改变,源于产业需求的变化。”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在‘双碳’目标提出前,氢能和储能产业关注的是‘能’,而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产业的关注点转变为‘碳’。换言之,‘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氢能和储能等相关产业的技术目标,由追求相对减排率转变为追求绝对减排量。”

  此外,通过巡检机器人、室内和室外无人机,该站智能巡检系统对全站5033个点位进行巡视,运维人员对数据及时跟踪分析,准确掌握大雪天气下设备运行情况,并通过AR智能巡检系统开展设备特巡和全面巡视,严防恶劣天气造成设备受损,保障太原地区供电安全稳定。(完)

吕国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