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探索不止 中国探月工程20年走出不凡之路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12 18:20:59

  央视网消息:月球是人类开展地外空间探索的理想基地,我国探月的脚步也没有停歇。除了嫦娥六号,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任务时间表?再来了解一下。

  今年上半年,将发射“嫦娥六号”;到了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将发射“嫦娥八号”。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表示,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2028年前构建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30年,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而2040年前,将建成一个完善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再之后,将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形成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多功能月球基地。

  从2004年工程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了20年。此前,我国已圆满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接下来,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中国探月的不凡之路。

  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开启了中国人对月球真正的探索。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在环绕月球之后,于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2018年,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 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strong>邢广程:</strong>美国在乌克兰危机背后下了很大功夫,客观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欧亚“五通”产生影响,因为已经打起仗来了。同时,他又在海上搞印太经济框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再做堵点。美国不断在陆上和海上给亚欧制造新堵点,这种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研究成果显示,乳腺癌转移亚群主要分布在原发病灶边界——即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交界部位。这一发现表明原发灶边界区域的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表明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乳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本报记者 罗朝淑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画家给自己的一个考试

  【深瞳工作室出品】

  同时,该省将要求各地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经费,并延续到2027年,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等。

高大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