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画家赵渭凉:艺术不老,愿为上海添“彩”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5-30 10:30:24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记者 许婧)旅美画家赵渭凉即将在家乡上海举办“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

  “不管我身处何方,我都是上海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为上海献上一抹特别的‘颜色’。”赵渭凉28日受访时说:“我用20多 年的写实功夫,倾注我一生的悲、欢、爱、恨,画出了30多年的抽象。好与坏都可贵,不仅仅是画,而是艺术灵魂的升华,也是我艺术与人生历程的足迹。岁月催人老,但愿我的艺术‘不老’。”

  赵渭凉1944年出生于上海,师从上海美术学院孟光教授,1979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曾在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任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育新中学担任美术教师的赵渭凉,与陈逸飞、夏葆元等一众画友同为《解放日报》美术通讯员。也是在那个时期,他与上海美专“三剑客”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一起交友作画,度过人生的青年时代。

  彼时,海派画坛星光熠熠。正值青年的赵渭凉,虚心请教刘海粟、朱屺瞻、颜文樑等前辈大家,给自己打下扎实基础。

  1986年,赵渭凉赴美学习。赴美前,其作品已在全国和上海画展中多次获奖。1984年世界八大收藏家之一 Frederick R. Weisman艺术基金会收藏其作品,并与世界级现代艺术大师 Andy Warhol、 David Hockney等多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一起巡展于多国博物馆。赴美后,他的画风从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后现代抽象主义。

  尽管旅美多年,他的抽象画里蕴藏着东方之魂。他早期的抽象画代表作就是一幅以石窟文化元素为背景的作品。在后来的几乎每一幅画上,都能看到他精心选择的中国文化符号,如青铜器花纹、石窟、篆刻、书法、器具等,甚至是将中国人的筷子直接挂在抽象画上。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拓展了他的作品中的中国人文精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外主流艺术圈的喜爱。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展览学术主持夏开丰评价称,近年来,赵渭凉的作品出现了破框的迹象——方框在画面上逐渐消失了,画面更为自由。“解域之象是一种把具有文化属性的形象从其原来的土壤中解离出来,进入当下的平面中而重新生成为一种新的形象,它与原来的文化既相似也不相似。我们在赵渭凉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正是这样的解域之象,一种正在生成的形象,期待着我们也卷入它的生成之中。”

  6月1日,“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将亮相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赵渭凉的55幅代表作。据透露,开幕式上,赵渭凉将和当代知名海派画家陈家泠、周长江、林明杰一起现场作画,并将其中的部分作品捐赠给海派艺术馆。(完)

  在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患者不仅可以通过门诊的远程会诊服务,连线香港医生,开具“港药”,使用国际保险直付服务;还可以获得如医院转诊、跨境转诊等多元化医疗支持。

  台湾游氏宗亲、世界游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游岳勋表示,柘荣可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更加广泛地弘扬与实践中华游氏仙姑信俗文化,推动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和谐发展。

<strong>  张三</strong>

  2023年1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呈回升态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中新财经)

  滇越铁路宜良段旁,有个叫靖安哨的村庄,因著名的“68道拐”公路而被外界所熟知。

  白银市体育局局长孙存海表示,多年来白银市主动融入国家体育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推进体育组织、活动、设施、人才建设全面布局、纵深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体育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冰雪项目发展,建设“西扩”重要支点城市。

王怡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