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千年西辽河文明 专家学者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1 23:33:08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如何保护利用好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查海遗址群?以“续写八千年西辽河文明新篇章”为主题的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查海遗址所在地辽宁阜新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代表深入探讨查海遗址群的保护与传承,为其文化内涵阐释、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言献策。

  人工堆砌龙形堆石遗迹是中国最早的龙

  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海遗址是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演变序列完整、保存完好的典型聚落遗址,先后历经7次考古发掘,已经发掘面积7800余平方米,揭露了房址、窖穴、居室墓、中心墓葬、壕沟2段和龙形堆石等遗迹,出土完整和可修复陶器1177件、石器2411件、玉器44件,以及大量的陶器残片、动物遗骨和植物碳化物等。

  查海遗址中心墓葬北部有一处人工堆砌的龙形堆石遗迹,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真玉的实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1991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为查海遗址题字“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为中国农业、陶器起源等提供重要线索

  在2023年于辽宁阜新举办的首届查海论坛中,有专家学者创造性提出划分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新三代”,即查海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查海时代”的提出,进一步印证了查海文化的重要性。

  据介绍,以查海遗址为中心,周边至少有5处查海文化同类型遗址,包括查海遗址、他尺西沟遗址、贾家沟西遗址、程家梁遗址、朝力马遗址等,构成了查海遗址群。

  目前,多方面的考古研究表明,查海遗址群一带还有年代更早、等级更高的遗址存在。同时,查海遗址群为解码中国早期农业起源、早期陶器起源、早期定居村落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后世诸 多文明要素奠定了基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查海遗址群及查海文化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而得到全面展示,进而牢固嵌入中华文明坐标体系。

  积极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阜新市委与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十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参会,通过实地考察、主旨发言、主题报告、学术研讨等议程积极建言献策,推进查海遗址群的保护展示与传承利用研究。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特别强调查海遗址的价值、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围绕查海遗址的价值、重要性和未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明确提出查海遗址、查海遗址群与查海时代的概念与意义,并强调查海遗址规划和建设的必要性。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主任郑钧夫介绍“大凌河流域阜新地区”考古调查工作成果,说明阜新地区是查海文化分布的代表性重点区域,为全面理解查海文化、构建八千年西辽河文明图景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院规划师唐文文介绍《查海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对查海遗址价值的深入发掘,把握核心保护要素,优化现行保护区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介绍通过实验建造还原史前遗址房舍,以深入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实践经验。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张笑楠强调体验与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服务设计、重点解决遗址环境展示、尊重和保护历史遗产的理念策略。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所长孙海波分享良渚古城遗址多学科视野下考古遗产的保护与展示的案例经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分享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保护展示与活化利用理念与实践。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分享御窑遗址的考古与当代利用。

  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查海遗址的多元价值阐释、遗址博物馆展示体系构建、考古遗址公园顶层设计、周边环境道路交通整治、多元展示传播渠道构建以及城市区域发展等议题,研讨交流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并从遗址的当代利用角度,深入探讨查海遗址在价值阐释、展示宣传方面的重要发展路径。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对专题研讨进行总结发言认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将考古、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案例实践经验进行交流碰撞,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仍需要探索实践。(完)

  “没事就在附近小区和市场转转。”同事们认为,他的“火眼金睛”本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当然,王宏也付出过很多额外的努力:他曾和“师傅”学艺8年,善于观察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画有年味,年在画中。庆新春、品元宵、赏花灯等传统节庆习俗的新风貌,是新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像李龙燕《闹春图》便表现了一群孩子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红火场景。人物形象彰显天津杨柳青年画特色,但发型和服饰又充满现代感;醒目的中国红改变了传统年画以“五色”为基调的色彩运用,烘托了吉祥欢乐的氛围。杨月萍《团团圆圆》,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描绘了元宵节人们欢聚一堂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情景,体现了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愿景。还有一些作品着重对年画中的生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如汤宇丰《兔临春境》采用群兔形象,串联起吃团圆饭的趣味情节。画面中的兔子既借鉴了民间文化中的“兔儿爷”形象,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态,颇富时代气息。郭晨艳《兔年新春》则以简约现代的线条巧妙将兔子与灯笼组合在一起,并提炼传统纹样装饰兔身,使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

 <strong> 争论与前路</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32/6507230584360963392.gif" alt="" />

  常山华侨农场是中国第二大、福建省最大的华侨农场,现为福建省级和漳州市属重点开发区之一。当地官方正借力此次活动,推进华侨美食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打造华侨美食文化品牌、华侨风情特色旅游业态,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华侨城。(完)

 <strong> 争论与前路</strong>

温宇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