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科研成果引俄罗斯医学界瞩目

来源: IT之家
2024-05-27 20:26:36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 科研成果引俄罗斯医学界瞩目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也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其死亡率与常见恶性肿瘤相近,且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形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世界心脏病联盟发布的《世界心脏报告2023》显示,全球心衰患者已达6400万。而在我国,这一数字也在逐年增长,据中国心衰中心联盟的数据推算,我国心衰患者超过1200万。

  当地时间5月25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抗血栓大会第170届会议上,我国心血管病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分享了一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科研成果,引起俄罗斯医学界热议。该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创新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

  李新立指出,这项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33家医院进行、疗程12-36个月、涉及3119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将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这一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22%,(其中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下降约24%,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17%);并降低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包括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心衰恶化放弃治疗、心脏骤停后复苏成功、恶性心律失常等)、NT-proBNP下降等,同时在安全性上表现良好。

  李新立表示,“现在冠心病的心力衰竭其实是我们全世界的主战场,单纯的西药治疗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处于一个平台期。”作为首个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专利中药,芪苈强心胶囊与西药联用后,可以让硬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进一步降低,减少死亡。“如果能够将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推广到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就会有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获益。”

  据了解,该项“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评估研究”(简称QUEST研究)是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首个随机、双盲对照硬终点研究,于去年荣登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23)HOT LINE专场,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国际盛会上,吸引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心力衰竭领域著名专家,来自美国贝勒大学医学中心、曾任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主席的Milton Packer(米尔顿·帕克)教授,在ESC2023现场听取李新立教授报告后,对芪苈强心胶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查找、整理大量相关研究数据,对芪苈强心的组方、活性成分、随机对照试验(RCT)、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详细回顾,并专题撰写综述文章,发表于《欧洲心力衰竭杂志》,进一步分析论证了芪苈强心胶囊的作用机制与良好疗效。

  俄罗斯专家同样为芪苈强心胶囊扎实的科研证据和所带来的患者获益所瞩目。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查佐夫院士国家心脏病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柳德米拉·伊万诺夫娜·布里亚奇科夫斯卡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您知道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硬终点风险降低22%意味着什么吗?这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研究,为我们推开了传统医学治疗的大门”。布里亚奇科夫斯卡娅介绍,俄罗斯同样有传统医学,中医药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首席心脏病专家洛马金·尼基塔·瓦列里耶维奇指出,李新立教授带来的芪苈强心研究“打破了我们对如何研发有效治疗药物的既往理解”,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在他看来是颠覆性的。“我认为芪苈强心这样的中医药在俄罗斯非常有前景。俄罗斯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不同的科学流派必须合作,才能碰撞出更多有意义的成果,这也是我们致力于与中国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初衷。”(中国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首先,还是要由专业人士、科学家把科普做好,与公众充分沟通,提高公众认知很重要。第二,小手拉大手,可以借鉴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中的一些做法,让家里孙子孙女动员爷爷奶奶打疫苗。再者,依靠机制体制优势,从单位层面做些动员。

  此次二审宣判,江西高院认定一审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劳荣枝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半个月前,有用户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华为暂缓2023届校园招聘。消息最早来自华为公共开发部某一个校招群的HR的回应,但随后多个校招群均被解散。

  根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锡玲等人在2021年发表的论文《我国医院卫生资源短期配置情况预测》,2021年,中国每10万常住人口综合ICU床位数为4.37张,各省(区、市)每10万常住人口综合ICU床位数均没有超过10张,其中,北京、上海最高,每10万人口分别拥有6.25张和6.14张ICU床位。但总体来说,医护人员及呼吸机、ECMO设备均比较匮乏。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流行病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短期来看,方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当疫情大暴发时期,每天新增上万、甚至十来万病例时,方舱可能仍会面临不够用的困局。

  从全球来看,进入2022年以后,新冠并非直接死因的病例越来越多,新冠造成的死亡特征已与大流行早期不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指出,2022年4月~9月,在美国新冠总体死亡率下降的同时,“新冠促成死亡”的病例占比却在增加,尤其在65岁以上人群中表现最为突出,从2020年时期的9%增至23%,这种情况更多发生在医院之外的养老院或长期护理机构。

马连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