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李玉民翻译艺术研讨会”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2 10:17:15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贾天勇) 由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李玉民翻译艺术研讨会”30日在校内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李玉民是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文学翻译家。他在中法建交的元年便到法国留学,是中法甲子情谊的见证者和中法文化交流的摆渡人。李玉民译著等身,迄今为止,译文字数已逾3000万字,其中半数为国内首译,曾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甲子情深,60年光阴不仅见证了中法友谊的源远流长,也预示着中法关系将开启新征程、更上新台阶。在两国文化交往史中,翻译作为沟通文化、传递思想的桥梁,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研讨会上,李玉民风 趣幽默地谈论了自己对翻译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翻译方法。他表示自己现在翻译作品的时候不再以那些大的文学流派为纲了,而是主要关注细节的、微妙的东西、找准每个作家文笔中独特的风格。他还表示支持重译,希望不断的有后人去超越原有的译文。

  谈到对翻译的执着,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杨国政认为李玉民有着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及将生活的艺术和翻译的艺术相互融通、享受其中的人生态度。

  法兰西共和国学术棕榈勋章获得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车琳教授以“一个生动的翻译家”、“一个站着的翻译家”、“一个蹦蹦跳跳的老师”来形容李玉民老师,并在发言中谈到译者的隐形和译者的主体性,提到李老师每本译作的译后记和序言正是对该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

  最后,法语系两位学生黄吴蔚、王凌森为与会者带来了诗朗诵——缪塞的Pâleétoile du soir,李老师将之译为《淡淡的晚星》。

  当天,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关专家,以及媒体记者参加了研讨会。(完)

  解春红说,川崎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急性感染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活化反应,从而导致川崎病。急性发病期输注大剂量丙球,可以封闭抗体,阻断免疫活化,从而减缓血管炎对血管壁损害的发生。一般建议急性期10天以内,按照每公斤体重2克的剂量使用。“一旦确诊川崎病,我们都会收治入院及时治疗,目前病房的静丙库存能满足临床需要,还没有听说患儿用不上药的情况。”

  同天,美国革命女儿会博物馆与亚洲艺术廊(Asian Fusion Gallery)共同举办“2023中国春节主题庙会”。

  根据21省份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粗略估算,<strong>春节期间“宁夏游”最便宜,人均花费414.73元,其次为“四川游”,人均花费449.48元;“上海游”人均花费较高,为1660.20元。</strong>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京协和医院1月3日发布的“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建议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转诊上级医院后,可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上一回感触如此深,还是2018年高铁香港段开通,叶紫珊驾驶首班车,载着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及一众高官,开往广州南站。如今回想起来,叶紫珊深感荣幸之余,也清晰记得当年的紧张,“毕竟期待高铁(香港段)开通这么多年,也准备了很久,生怕这一刻有所差池。”所幸一切顺利。

  <strong>岛内民众期待什么?</strong>

郭哲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