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一手锄头一手画笔:辛集农民画里的乡土温度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10 18:15:59

  中新社石家庄3月30日电 题:一手锄头一手画笔:辛集农民画里的乡土温度

  作者  赵丹媚 李晓伟 俱凝搏

  春日融融,一连几日杨小燕都忙着收拾田里,看着绿油油的小麦生机勃勃,她拿起画笔,记录下这幅春日农耕图。

  今年60岁的杨小燕是河北省辛集市天宫营乡王下村的村民,也是辛集农民画画家。农闲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画农民画。夸张的笔墨、绚丽的色彩,这种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绘画方式深深吸引着她。

  在王下村,一直活跃着一支农民画队伍,他们在种田劳作之余,总要拿起画笔,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美丽的村庄,用温暖的色彩,画出对生活的愿景。

  “画画改变了我。”杨小燕笑说,从学画初期的“啥也不懂”到能独立完成画作,在经过系统学习后,杨小燕开始坚持画画,而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我的画还登上过美国挂历的封面,这我以前从不敢想,我一个农村妇女的画还能走到海外,这其中的成就感让我很受鼓舞。”

  走在王下村,房前屋后的墙上都是村民们的农民画作品。从“打春牛”到庆丰收,从家庭欢聚到传统节日,这些内容喜庆、色彩明快的画作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辛集农民画的起源可上溯至明清时期,王下村是辛集农民画主发源地及主要传承创作基地,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8年,村里成立了女农民画社,逐渐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王下村党支部书记吴大闯说。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农村陌生又好奇。”吴大闯说,为了让辛集农民画被更多人看见,村民们曾背着小包袱去北京“练摊”。“没想到一些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看了这些画以后对咱乡村很感兴趣,辛集农民画也成为他们了解中国乡村的一扇窗。”吴大闯说,辛集农民画曾应邀赴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展。

  如今,辛集农民画继续“奔走”在世界各地。在 辛集当地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张腾曾在英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他还记得202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市春节庆祝活动中看到辛集农民画的激动心情。

  “当时外国人也对辛集农民画感到很惊讶,他们说这与油画的构图和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他们特别喜欢,我很高兴在异国他乡看到外国友人能通过辛集农民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张腾说。

  谈及为何在多个国家引起关注,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辛集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耿占雄认为:“辛集农民画是有温度的作品,它不看重精细的笔触,但一定要画者有生活感悟,汲取乡土的‘养分’,越是有民族特色的,就越是世界的。”

  “辛集又是‘中国皮革皮衣之都’,依托这个先天优势,一些皮雕、皮具、箱包等产品已率先引入辛集农民画艺术元素。”在近40年的教学过程中,耿占雄培养的辛集农民画学生超700人。令他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农民画。此外,辛集农民画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相关文创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靠卖画增收,一手握锄头,一手持画笔,这里的人们继续在生机盎然的华北平原上绘画着乡土的质朴与希望。(完)

  还可通过钙补充剂辅助补钙。市面上常售的钙补充剂有无机钙(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有机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等)、新型钙剂(氨基酸螯合钙、苏糖酸钙等),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买。另外,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高集成、轻质化的“航天基因”让这款ECMO拥有了有别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它的整机重量不到7.5千克,约为国外同类产品重量的三分之一,能够更好满足危重症患者急救、转运需求。

  《自然》杂志解释:“这是因为任何作者的归属都意味着对工作的责任,而人工智能工具不能承担这样的责任。”

  特色民俗体验、非遗文化表演、庙会灯会、创意市集、新年祈福等年俗活动,是吸引年轻人出行的重要元素。春节期间在多个城市上演的非遗“打铁花”表演用“火树银花”将节日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让“打铁花”红遍假期“朋友圈”,热度高涨150%。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长治2月8日电 题:山西襄垣聚力“首季效应” “拼经济”赛道冲刺跑

  这次采访是在202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完成的,彼时的王鹤棣已经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但他并没有以倦态示人。提及向往的大银幕,他有着太多的期待,“电影是个神圣的殿堂,我希望能有自己的电影作品,在作品中体验更高难度的角色人生。”

邓翰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