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业绩回暖 新发规模显著反弹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03 07:43:05

  70%

  伴随业绩的回暖,私募新发规模明显反弹。4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发行规模较3月增长70%以上

  ◎记者 马嘉悦

  受市场震荡反弹影响,私募业绩与发行市场双双回暖。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平均收益由负转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数据显示,4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发行规模较3月增长70%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经济修复逐步得到验证、房地产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A股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当前是较好的布局时机。

  私募业绩持续“回血”

  证券市场强势反弹之下,私募业绩得到显著提振。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当周有业绩展示的21955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均值为0.37%,正收益占比为63.5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8%,而前4个月为负数。

  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业绩反弹速度较快,主观多头策略的表现尤其亮眼。

  据统计,截至5月17日,有业绩记录的13151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提升至0.83%。具体来看,主观多头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1%。而有业绩记录的2087只量化多头策略私募基金今年以来业绩仍为负数,平均回撤1.24%。

  “今年一季度,由于市场风格快速切换,量化多头策略获取收益的难度加大,业绩回撤明显。相比之下,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在上述市场环境下更具优势,而且二季度以来多家主观多头策略私募捕捉到房地产、港股互联网等板块的困境反转机会,业绩得到明显提振。”某私募研究员坦言。

  资金情绪走出“冰点”

  业绩反弹了,资金也开始有信心了。

  中基协5月27日晚间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为1197只,新备案规模为351.88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数量为841只,新备案规模为170.88亿元。而1至3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每月新备案规模仅分别为169.41亿元、84.45亿元和99.11亿元。

  公募基金也不例外。Choice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基准计算,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均超过100只,发行份额均在千亿份以上,较1月和2月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从认购天数来看,3月完成募集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23.4天,4月为21.97天,较2月均有所缩短。

  除了基金发行逐步走出“冰点”,私募的操作也愈发积极。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多家头部私募旗下的宏观策略产品近期提高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5月17日,两家知名私募——希瓦私募和聚宽投资不约而同发布了自购公告。其中,希瓦私募创始人梁宏自购公司旗下产品420万元,聚宽投资及员工也于5月筹集2000万元自有资金进行自购。

  权益类资产迎来“击球区”

  在机构人士看来,随着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权益类资产迎来布局良机。

  华宝信托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张浩认为,在国内经济数据逐步改善、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将持续向好。

  “我们认为,权益类资产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刻,处于筑底回升的过程中,未来A股有望实现业绩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张浩表示。

  银叶投资基金经理刘璐分析称,首先,权益类资产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资产颇具吸引力,向下风险相对有限。其次,在外资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力度的背景下,权益市场有望迎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最后,房地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盈利将大概率改善。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当前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明显高于黄金、债券等资产。

责任编辑:王旭

  有观点认为,伯恩斯大使代表了美国希望与中国恢复广泛且全面对话的努力。5月2日,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网络座谈会上,伯恩斯称美国已准备好与中国进行高级别会谈,认为两国必须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收入大多用于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和资助青年学生,“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称,受人们对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和网络购物需求量较大等因素影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9.4%和8.1%。

  申聪回家后,申军良便出门找工作,那时他才发现,自己早已和社会脱节了。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面试技巧,几乎也没有适合他的工作。

  开局关乎全局,在疫后复苏的关键之年,一季度各地经济成绩如何,倍受外界关注。尤其是作为经济龙头的万亿城市,其具体表现,更有着引领区域发展的“风向标”意义。

蔡宜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