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函一到 紧急分红就来了!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7 04:27:14

6月16日晚,兆丰股份紧急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拟于2024年中期实施现金分红。

未按承诺实施现金分红

收监管函和警示函

兆丰股份《招股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七、股利分配政策”显示:

“公司采取现金、股票或者现金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公司在持续盈利的情况下优先采取现金形式分配利润,每年向股东现金分配股利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

年报显示,兆丰股份2020年至202 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26亿元、1.65亿元、1.84亿元,未分配利润均为正,除2021年外,其余年度公司未履行上述承诺。

对此,深交所6月16日向兆丰股份下发监管函,称其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进一步增强分红意识,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兆丰股份6月16日晚也公告,公司于6月14日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警示函称,兆丰股份2020年和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和1.65亿元,未分配利润均为正,但未按承诺向股东实施现金分红,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时的承诺。

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兆丰股份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紧急发布中期现金分红方案

兆丰股份6月16日晚公告,公司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其中期利润分配形式为现金分红。后期公司将依据该安排制定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实施。

公告称,公司中期利润分配条件为: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中期利润分配实施后公司现金流仍可以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中期利润分配下限为: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若当期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低于前述金额,则以当期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为下限。

中期利润分配上限为:现金分红总额不超过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

2023年,兆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66%;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0.81亿元。

2024年一季度,兆丰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1.64%;净利润2615万元,同比增长5.21%。

6月14日收盘,兆丰股份股价为37.67元,市值26.7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监管函一到,紧急分红就来了!

  正因如此,一方面,科研人员的经费宽裕与否并不影响其招聘学生或博后,招聘只看学术水平,比如IPMU为招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博后,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另一方面,青年科研人员也可以自由选择博导和合作导师,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不必担心导师是否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日本科研人员都不存在非得申请经费才能维持团队存活下去的压力,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安静做学术的长期稳定的环境。为什么日本的诺奖得主这么多?因为他们的科研生态不急功近利。”庄辞强调。

  其中,深圳也在经历触顶回落的过程。据深房中协数据,3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创新高,过户量3949套,网签量约5000套左右,趋近深圳楼市月度成交量的荣枯线,成交量回到2021年5月之前。但从3月下半旬至今,二手房成交开始逐渐减弱,2023年第13周、14周、15周二手房录得套数连续低于1000套。

  王贻芳指出,要从总体上推动稳定经费改革,就要从中央财政中额外划出一笔稳定支持经费,具体到如何落实,匹配给谁,怎么定义基础研究机构,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中央层面去统筹协调。本轮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央科技委员会或是一个解决经费问题的很好契机。

  淄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计划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4.3万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专家60人以上,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王印记得,提出建议的小男孩当时五年级,有一点口吃,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但他每次在手工课上发言头头是道,能感觉到想法总在源源不断地涌出。他对航天兴趣浓厚,梦想着成为一名机长。

  王贻芳指出,当下,以竞争性项目制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制中,科学研究的一切组织事宜由政府的项目管理官员来控制,他们拥有立项、组织评审、审批等权力。这种管理体制相当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课题组,完全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科研单位。这与大多数国家的科研管理模式不太一样,没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专家的作用。“本质上其实是不相信科学家。”他说。

赖儒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