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是西藏人均GDP增量最多的时期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15 05:44:33

  中新网拉萨4月8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在4月8日举行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65年来,西藏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保持较快增长。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89年步入千元(人民币,下同)台阶,2006年突破万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由2.27万元增长到6.56万元,累计增加4万多元,是增量最多的时期。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田广华介绍,65年来,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959年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2392.67亿元,年均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42元增长到6.56万元。随着国家对西藏自治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撑条件持续改善,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她说,西藏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民主改革前,西藏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5%以上,2023年,西藏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提高到72.19岁。

  田广华还介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经济增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2012年至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快于同期经济发展增速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建立,一批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建成。教育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15年的公费教育体系。

  健康西藏行动持续推进。涵盖基本医疗服务和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药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技术人员数达到5.9张和8.05人。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9.31平方米和41.32平方米。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达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标准,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

  “深圳相比苏州转型步调是比较早的,目前的阵痛已经不明显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近十年之前,深圳很多制造业就已经开始向东南亚以及像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区外迁,这些年看起来没有高歌猛进,但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今天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与之相比,苏州尽管也正在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但是从结构调整来讲至少比深圳晚了五年”。

  过去12年,丁肇中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不分周末,极少社交,他几乎把自己100%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实验“这一件事”中。他频繁出现在各种会议、论坛和电视节目中,定期介绍AMS的最新成果,并发表论文。

  如何让有限的转移支付使用效率更高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其实,在中央对地方转移额度不断攀升的背后,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不断提高。

  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4%、4.2%。25-59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5%、4.6%、4.0%、3.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8小时。

  不过对于国羽来说,决赛对阵韩国队,在体能上落于下风。因为国羽20日晚开始的半决赛,一直打到凌晨12点才分出胜负,此时距离决赛上演只剩14个小时。

  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昆山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交通便捷,聚集了大批台资制造业企业,被誉为“台资高地”。昆山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拥有1个千亿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陈淑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