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传递温暖、汇聚力量 为伸出援手的他们点赞!

来源: 金羊网
2024-06-03 22:58:05

  央视网消息:前不久,在北京地铁6号线,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突然晕倒在地,一场紧张的救援随即展开。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车公庄站的站台上。当时,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在等车时突然晕倒,值班站长高昕宇得知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此时这名女士已经躺在地上,嘴唇发紫,呼吸微弱。高昕宇赶紧通知中控室,广播寻找医护人员来帮忙,而热心乘客也及时拨打了120。在等待120的过程中,高昕宇和先后赶来的三名医护人员开始了紧急抢救。

  北京地铁车公庄站值班站长高昕宇回忆称:“有3位热心乘客过来,还有我,我们4个人轮流给乘客做心肺复苏。她们来的时候就表明身份了,说是医务人员。”

  几个人接力为患者做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并用地铁站的AED为她进行体外除颤,直到120急救人员赶来,将患者送到离地铁站最近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初步诊断,这名女子可能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脏性猝死。在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手术后,患者目前已经出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称:“病人到达医院的时候已经恢复了心跳和神志,如果神志不恢复,这个病人现在即便是心跳、血压恢复了,她也没法正常生活。早一秒钟进行,她就早一秒能恢复血液循环。因为只有血液循环恢复了,才有脑细胞的供血和供氧。”

  患者家属表示:“救了我媳妇的命,等于救了我们一家子,特别感谢大家,感谢这些救命恩人。”

  接力救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迅速成为热点。这三位进行抢救的热心乘客也被找到,她们都是北大人民医院的护士,虽然来自同一家医院,但之前都不认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安晴称:“进了地铁闸机门之后,我就听见广播在寻找医护人员 ,我就赶紧从楼梯走了下去 。当时患者已经没有反应了,已经呼之不应了,我就立马上前查看了一下她的瞳孔,当时瞳孔已经散大了,然后摸了一下颈动脉的搏动,也是消失的,我就判定她为心脏骤停,然后紧急对她进行了胸外按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护士王乐称:“我们在病房或者是在手术室也经常抢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护士张渴称:“因为老干这个,知道下一步怎么做,就是要团队协作完成。”

  除了这三位护士,在事发现场,还有乘客在一旁协助、帮忙照看患者孩子等等,虽然不清楚他们的具体身份,但是每个人的善举都令人敬佩。

  郑豪认为,受疫情扰动、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出现显著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仅有2.8%,盈利增速表现则好于营收增速。

  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而随着不少城市陆续经历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

  “目前店内抗原、血氧仪都充足。”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线下药店发现,与此前缺货的状态不同,店内包括抗原、N95口罩、血氧仪等在内的防疫物资供应量增大,有的药店甚至将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摆在门口或柜台显眼处,并打出甩卖价格。

  一如既往,贺词中许多句子直抵人心,让我们感到,习近平主席始终牵挂着我们每一个人,与我们每一个人一起经历,一起感受,一起期待。

  <strong>中国旅游振兴A计划正式启动 百余目的地积极响应</strong>

  <strong>华西医院副院长 吴泓:</strong>在整个四川,老百姓把重症患者救治的希望都寄予了华西,因为华西是国家队,华西是整个西南重症兜底的部分。我们感觉到大家能够战胜疫情,尤其是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应该说通过这两个星期来看,患者的生命得到了保护,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高,这方面我觉得是比较有信心的。疫情就是冲锋号,疫情让我们去战斗,我们就有战无不胜的力量。

吴怡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