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04 06:48:24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 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阿水在楼道里坐到凌晨两点多,等其他人都睡了,才下到一楼,猫在楼梯旁,又待了30分钟,试探有没有人发现他跑了——这时被发现,他还可以找借口,说厨房里有电器没关好。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土地储备1.9亿平方米。此外,集团还参与旧改项目78个,其中大湾区55个(深圳34个),其他城市23个。

  李淳告诉新京报记者,首席合规官作为核心管理层岗位,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收益,其设立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合规的理解,以及是否接受严格监管的意愿。

  金融管理部门本月18日联合召开电视会议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若分细分行业板块(申万二级)统计,同样以2000年以后的4次下调印花税后的行情计算,累计共有46个板块指数最大涨幅录得翻倍,整体占比近四成。其中,贵金属、医疗服务2个板块指数最大涨幅双双在2倍以上,航海装备Ⅱ、地面兵装Ⅱ、能源金属、小金属、装修装饰Ⅱ录得的最大涨幅也居前。而冶钢原料、铁路公路、电力、农化制品、化学制品等板块涨幅相对靠后,不过其也均有40%以上的最大涨幅。

  但现房销售依然面临挑战,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开发企业面临长周期开发和资金压力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此外,过去不少开发商实行“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现房销售推广的难度相对较大。

刘丽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