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期货有色金属类日报6.24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4 09:50:57

  铜:冲高回落 调整仍在

  1、宏观。海外方面,美国5月份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1%,低于预期值0.3%,前值下修至-0.2%,美国5月新屋开工量环比减少了5.5%,低于市场预期,速度下滑至四年新低,4月从5.7%下调至4.1%,经济数据的低迷令市场对美联储开启降息增强信心,近期美联储官员近期密集发声,称对降通胀有成效,要对降息有耐心,这表明美联储已经开始对9月份降息作铺垫。国内方面,经济和货币数据表现偏弱,近期地方债和城投债发行量有所增加,提振部分信心。

  2、基本面。铜精矿方面,国内TC报价升至0以上,表明铜精矿市场有所缓解,但仍然紧张,供给的担忧并不能抹去。精铜产量方面,国内5月电解铜产量100.86万吨,同环比均有增加,大幅高于市场预期;6月电解铜预估产量98.5万吨,同比增加1.9%,从产量预估来看,铜精矿紧张情况确实影响到部分冶炼企业,但由于粗铜和阳极板较充裕,这也使得产量下降幅度低于市场预期。进口方面,国内5月精铜净进口同比下降3.15%至25.07万吨,累计同比增加22.57%;5月废铜进口量环比下降12.3%至15.9万金属吨,同比增加15.4%,累计同比增加22.2%;进口深度亏损下对进口的影响在逐渐显现。库存方面来看,6月21日全球铜显性库存较上周(14日)统计增加0.2万吨至66.6万吨,其中LME库存增加28500吨至165175吨;Comex库存下降618吨至9120吨;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较上周(13日)下降3.09万吨至39.84万吨,保税区库存增加0.2万吨至9.46万吨。需求方面,周内铜价止跌回升,下游补货力度随之减弱,但总体来看6月环比5月将出现好转,本周从铜样本制杆企业周度开工率来看,精炼铜制杆开工率从64.74%升至70.15%,再生铜制杆从47.45%降至40.98%。

  3、观点。铜一度减仓上行,并站上关键位置,但周五下跌再度把铜价打回调整之势,这与我们此前预计大体一致,美股上行带动的风险偏好在减弱,宏观情绪并不稳定,市场仍在交易宏观预期回归基本面现实本身,这个阶段可能持续至6月底,甚至7月中旬。从基本面来去看,供给角度实际已经被证伪,精矿短缺的程度并未加剧,反而随着部分矿山的增产(高价刺激)正逐渐弥补不足,而需求尚未完全被验证,所以这个阶段存在继续向下调整的可能性。只是站在今年的角度,投资者对做空信心并不足,耐心等待低配机会。可以关注,一是下游需求情况,特别是社会库存去库的速率,但不是去库这件事本身;二是铜精矿企业动态,特别是新增投产或检修情况

  1、供给:6/7,镍矿港口库存环比增加3万湿吨至771.8万湿吨,港口库存水平同比较高;到港环比减少75.18万吨至57.02万吨,到港量环比快速下跌;5月全国精炼镍产量共计2.57万吨,环比增加4%;6月预计产量2.62万吨,环比增加1.95%;周内印尼镍铁发往中国发货21.47万吨,环比增幅27.31%,同比增幅3.86%;到中国主要港口25.95万吨,环比增幅139.91%,同比增幅343.8%;中国主要地区镍生铁库存环比下降9%至2万镍吨;硫酸镍需求环比放缓,MHP及高冰镍折扣系数下降,硫酸镍成本支撑走弱。

  2、需求:不锈钢产业链,库存端,6/13,78家样本社会库存110.18万吨,周环比上升5.1%,市场刚需采购为主,库存水平较高;供应端,6月排产336.28万吨,月环比增加2.43%,同比增加10.3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6月预计三元前驱体产能维持至16万吨,产量环比下滑6%至6万吨,各系别均有降幅,高镍系降幅较大;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82.7GWh,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34.7%;销量为77.9GWh,环比增长14.3%,同比增长40.7%;出口13.8GWh,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16.7%;装车量39.9GWh,同比增长41.2%,环比增长12.6%;乘联分会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88.1万辆,同比增长31.0%,环比增长9.9%;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9.7万辆,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3.8%;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5月新能源车出口9.4万辆,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18.8%。

  4、观点:供应端,镍矿批复缓解市场对于镍矿供应紧张的担忧,但需要注意的是产能投放和铁厂升水会有一定时滞;印尼政府正在对终止RKEF冶炼厂的许可证进行全面评估,其并非针对现有的RKEF许可证;电镍随着产能投放和检修完毕产量仍然预计环比增加;硫酸镍成本和需求双双趋弱。需求端,不锈钢方面供应环比有增,而消费端旺季结束后仍显拖累,库存水平也处于往年水平之上;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三元前驱体产量预计环比下滑,终端库存消化,内销好于出口。整体来看,产业链上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有下跌,后市预计价格或将震荡偏弱,关注宏观变量及产业链矛盾消化情况。

  1、供给:周内氧化铝开工率小幅上升0.08%至81.29%,主因广西因设备检修氧化铝厂周在恢复生产,重庆大型氧化铝厂于18-20日焙烧炉全停,周内维持低开工状态,山东氧化铝厂60万吨产能将进入 10天检修期。晋豫矿山稳步推进复产,新增投产释放、内蒙开工小浮抬升。云南电力供给继续恢复,仍处检修中的剩余将于6月底前恢复,内蒙新增产能通电投产,其他地区仍无产能变动消息。据SMM预计6月国内冶金级氧化铝运行产能恢复至8376万吨,产量688.5万吨,同比上涨6.6%;6月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修复至4327万吨,产量354万吨,同比增长5.2%。

  2、需求:周内加工企业开工率下调0.4%至63.6%。其中铝型材开工率下调2%至54.5%,铝线缆开工率上调0.5%至66.5%,铝板带开工率持稳在75.6%,铝箔开工率持稳在77%。铝棒加工费河南临沂持稳,新疆广东上调100元/吨,包头无锡下调70-150元/吨;铝杆加工费河南山东广东内蒙全线持稳;铝合金ADC12及A380下调100元/吨,ZLD102/104及A356下调150元/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方面,氧化铝周度去库1.92万吨至23.93万吨;沪铝周度累库4436吨至22.87万吨;LME周度去库2.46万吨至106.1万吨。社会库存方面,氧化铝周度累库2.4万吨至10.91万吨;铝锭周度去库2.4万吨至75.6万吨;铝棒周度去库1.1万吨至15.18万吨。

  4、观点:几内亚进入雨季,海矿紧张格局在近期进口矿上涨中显现,多地氧化铝厂出现不同程度检修,内矿宽松预期仍未兑现,短期氧化铝仍维持高位震荡。随着电解铝价格回撤、下游阶段补库带动铝锭社库去化,但最新地产数据和工业型材订单量均有下滑,淡季效应渐强、基本面仍有向下驱动。但注意到现阶段宏观上不确定因素较多,叠加氧化铝给予较强成本支撑,预计铝价弱势震荡、窄幅回调为主,不建议过分追空。

  锌:冶炼亏损  国内锌产量难以走高

  一、供应:

  本周国内锌矿加工费环比下调200元/金属吨至2,300元/金属吨,进口锌矿加工费环比下调5美金/干吨至10美金/干吨,锌矿供应紧张程度继续恶化,锌冶炼亏损情况下,预计7月国内冶炼企业检修企业或有所增加。进口方面,5月锌矿进口26.6万吨,同比减少22.5%。5月进口精炼锌为4.4万吨,同比增加147%。

  二、需求:

  上周锌锭现货交投清淡,因前期低价下游企业有所备货,走高后备货情绪走弱。另外目前国内锌需求表现低迷,加工环节开工率同、环比走低,预计短期难以看到现货采购量大幅好转。

  三、库存:

  SMM七地社会库存周环比-0.57万吨至19.03万吨,同比+79.87%;上期所库存周环比+0.27万吨至12.81万吨,同比+135.52%; LME库存周环比-1.17万吨至24.25万吨,同比+207.68%。

  四、策略观点:

  基于目前的国内锌加工费,预计7-9月国内冶炼企业或有所增加,锌产量或维持在50-51万吨左右,国内供应缺口有所扩大,锌比价或低位回升,带动进口锌锭流入国内。

  锡:基本面矛盾不够剧烈 短期以震荡为主

  一、供应:

  国内锡冶炼企业生产平稳,据SMM调研本周云南及江西冶炼厂平均开工率在67.27%,处于近三年同期高位。进出口方面,5月份国内锡矿进口量为0.84万吨,环比-18.28%,同比-54.12%。5月份国内锡锭进口量为637吨,环比 13.22%,同比-82.72%。

  二、需求:

  上周锡价探低回升,锡下游企业低价大量备货,带动国内锡库存进一步走低,预计随着锡价高位盘整后,锡库存去库幅度将有所放缓。

  三、库存:

  Myseel社会库存周环比-870吨至16,551吨,同比+33.61%;上期所库存周环比-625吨到15,530吨,同比+74.99% ;LME库存周环比+125吨到4,735吨,同比+84.60%。

  四、策略观点:

  现实端依然为缅甸矿供应未恢复加之印尼出口未恢复,但以上的供应矛盾目前已经驱动锡价较久,中长期锡能否继续上行的核心是锡的需求好转能否预期兑现,但短期基本面来看,预计锡以震荡为主,供需矛盾不够剧烈。

  周内工业硅期货震荡偏弱,21日主力2409收于12035元/吨,周度下跌1.47%。现货价格弱势调整,百川参考均价为13350元/吨,周度下调85元/吨,其中不通氧553下调50元/吨至12800元/吨,通氧553下调200元/吨至12900元/吨,421下调150元/吨至13750元/吨。

  1、供给:据百川,工业硅周度产量环比增加4040吨至10.2万吨,周度开炉数量增加27台至401台,开炉率上涨3.68%至54.7%。西南开率继续提升,云南德宏和怒江均已开始提供增量,周内盈江也回归开炉生产,新疆大厂新增投产到位,重庆部分硅厂出现减产。

  2、需求:有机硅企稳整理,DMC周度价格持稳在13400-13900元/吨,随着成本稍有缓释、单体厂压力稍缓。以及下游出现阶段预售订单增量,前期检修降负单体厂存在新产能投产计划,市场供需格局有所好转。多晶硅继续承压,周度价格持稳在3.6万元/吨,继晶硅跌至成本线后,下游硅片厂也面临同样窘境,多环节高库存问题仍在,晶硅企业检修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工业硅需求持续下滑。但在产业已无让利空间后,成交开始僵持,硅料跌幅有限。DMC周度产量环比下滑800吨至4.11万吨,多晶硅周度产量下滑950吨至4.05万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周度整体累库8845吨至30.51万吨。工业硅社库周度累库9170吨至19.85万吨,其中厂库累库5170吨至9.45万吨;三大港口库存,黄埔港累库1000吨至3.9万吨,天津港持稳在3.6万吨,昆明港累库3000吨至2.9万吨。

  4.观点:西南复产规模和下游主消费晶硅板块停产规模双双扩大、下游新单签订量走弱,继续压制采购意向减弱。当前供需错配压力凸显、上下游僵持博弈,硅厂仍在积极与期现贸易商签单以消化库存压力,预计随着旧仓单注销,新仓单集中在远月上,近月盘面上调,现货持续走低,期现再度出现分歧,仍需关注西南复产进度以及晶硅停产规模。

  1、供应:5月锂精矿进口环比增加28%至56.59万吨,其中,自澳洲、尼日利亚进口环比大幅增加,自津巴布韦进口环比小幅增加,自加拿大、巴西进口量环比不同程度减少;5月氯化锂进口量环比增加7%至833吨;周度产量环比增加1.7%吨至14814吨,其中锂辉石提锂环增4%至6613吨,盐湖提锂环增1.5%至2959吨,锂云母提锂环增0.4%至3894吨;5月碳酸锂进口环增16%至2.46万吨,其中自智利进口环增18%,占比约83%;5月氢氧化锂出口环增11%至1.2万吨,其中出口至韩国环增2%,占比约62%、出口至日本环增37%,占比约34%;5月六氟磷酸锂出口环降41%至1228吨。

  2、需求:5月三元前驱体出口环比减少6%至13424吨,出口至韩国;5月三元材料出口环比减少3.3%至6693吨,出口至韩国占比53%,少量出口至波兰、日本、瑞典和比利时;进口环比增加15%,自韩国进口环增11%,占比93%;原材料价格下跌,即期利润环比小幅增长,库存小幅去化;5月磷酸铁锂出口环增179%至177.4吨;原材料价格下跌,即期利润环比小幅增长,库存小幅去化;终端,据乘联会,6月新能源零售预计为86.0万辆,同比增长32.7%,渗透率预计提升至49.1%。

  3、库存:6/20碳酸锂库存环比增加3.8%至约10.29万吨,下游库存增加7.9%至约2.46万吨,其他环节增加31.6%至约2.61万吨,冶炼厂减少7.6%至约5.22万吨;6/14四地样本社会库存环比增加6%至3.52万吨,仓单库存28195吨。

  4、观点:供应端,本周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小幅增加,叠加进口锂矿、锂盐体量较大,供应整体宽松;需求端,6月走弱符合预期,客供比例抬升,终端销售预计环比小幅增加。库存端,整体仍然环比小幅增加,但结构上来看,随着价格快速下跌,中间环节及贸易商有所补库,且中间环节居多。综合来看,供增需减导致价格重心快速下移,但9-9.5万元/吨左右的价格仍能激发一定补库意愿,或为当前市场的弱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弱现实导致的中间环节和下游的消化能力较为有限,后市建议仍可关注反弹后逢高沽空的机会。本周主力合约仓单下降至8.7万手左右,后续建议关注仓单情况。

责任编辑:赵思远

  就业对一个家庭是天大的事。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有所上调;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吴政隆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完全赞成。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书写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局之年,我们要切实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郑州东站进京列车具体候车区域安排如下:2A-3A:G308、G333/2、G562、G666、G808、G1580、G1585/8 12A-13A:G98、G556、G1557/6、G1561/0、G1592/3/2次 6A-9A:其他进京列车。

  针对美方对台售武,我外交部此前曾明确表示,美国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损害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他说,本轮调整的高校,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领导居多,这尤为引人关注。高校领导跨校交流是正常现象,有利于锻炼干部,避免形成所谓的“圈子”。

  财通证券分析称,首先,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其次,经济增速目标调整顺应潜在增速趋势,而非实际增速变化;最后,经济增速目标本身的意义在于“底线”,而非上限。

陈佑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