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北潜江:“虾+稻+N”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26 07:08:17

  中新网潜江4月11日电 题:湖北潜江:“虾+稻+N”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作者 董晓斌 向世俊子 杜少华

  临近中午,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方咀村,26岁的创业青年姜乐乐蹲在水田旁,查看工人捕捞上来的“美味”:数十个螺蛳与十几只小龙虾……

  同一块水田,为何既能养殖小龙虾,又能养殖田螺,等到六月份,还可以再种植一季水稻?近日,记者来到“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市,探访该市“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潜江龙虾”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多年前,潜江首创的虾稻共作模式,引领了农业新热潮。目前,潜江已形成集选育种养、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龙虾产业格局,“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彭宣国介绍,所谓“虾+稻+N”立体共作,就是 利用水稻种植生长时间和空间上的空隙,引入牛蛙、黄鳝、田螺等水生经济动物,以提升虾稻田综合产值,让水生生物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生互

  “鳝鱼、泥鳅、螺蛳等能消耗掉虾稻共作田里的病虾苗和弱虾苗,从而降低小龙虾的养殖密度。”彭宣国说,经过试验示范,每种共作模式可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其中以“虾+稻+蛙”模式的效益最高,每亩增收约50%。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淑娟告诉记者,在推广“虾+稻+N”共作模式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会先进行试验、示范,等技术成熟后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降低养殖户的风险。

  姜乐乐与合伙人肖雄在浩口镇率先推广了“虾+稻+螺”共作模式。“我们通过养殖,发现一亩田可以收2000斤田螺,仅此一项就增收2000多元。”姜乐乐说,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当地300多位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种螺供应、螺蛳回收协议。

  姜乐乐介绍,螺谷喧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虾稻螺”养殖面积已有2000多亩,每亩的养殖加上水产加工收入有六七千元,该合作社去年的年收入有近140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浩口镇“虾+稻+螺”共作养殖的面积已达6000多亩。

  截至目前,“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在潜江市的养殖面积已有3万多亩。而稻田小龙虾由于肉质鲜嫩、个头更大,是商家们的销售主力。潜江市小龙虾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郭颂介绍,今年1至3月,该中心小龙虾交易量为2.96万余吨。

  潜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继续鼓励“虾+稻+N”种养模式探索,聚焦“四季有虾”模式创新等领域,引导“虾-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湖北省乃至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潜江经验。(完)

  在书法展开幕的前一天,他正式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春节过后,不少人感叹没能摆脱“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别再用“多吃点儿能抗冻”来自我安慰了。近期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告诉大家——能抗冻的并不是脂肪。

  据了解,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还聚焦堵点难点寻求突破,结合行业企业的经验和诉求靶向发力,提出共20项主要措施。

  中国是海洋大国,但航运服务业的全球竞争力却与航运体量不相匹配。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7日,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目前已在北上广三地进行内测。对此,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对中新财经记者回应,“团购配送”项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当中,近期已开放该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驻。后续将视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目前无具体时间表。(完)

  目前,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东北地区第2个获批的国家自创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孵化载体达到76家,在孵企业达到1918家。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9个获批的国家农高区之一,签约设立3个院士(专家)工作中心。

许晏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