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天津行:继续坚定扎根大陆发展信心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6 01:49:35

  中新网天津6月14日电 题: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天津行:继续坚定扎根大陆发展信心

  中新网记者 孙玲玲

  时值六月,骄阳似火,天津的最高气温已攀至近40度,但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参访团在天津的参访考察热情比炽热的天气还要高涨。

  13日,记者跟随参访团走进台玻天津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明显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是绿色节能玻璃的“出生地”,调配好的玻璃原料,在这里经过高温熔炼,成为流质的玻璃溶液,随后通过塑型、降温等流程成为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玻璃。

  高档浮法玻璃、可钢化双银、可钢化三银Low-E镀膜玻璃、新型半导体镀膜玻璃、光 电玻璃等……成立20年来,台玻天津玻璃有限公司凭借各类优势玻璃产品先后获得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建筑节能推荐品牌、中国绿色产品等诸多荣誉称号。

  伴随企业负责人介绍,参访团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看到了近年来台玻集团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所取得的斐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是台玻集团的骄傲,更是津台融合发展、深度合作交流的生动体现。

  近日,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理事长林伯丰率团到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参访。在天津期间,参访团考察了天开高教科技园和台资企业,参观庆王府,走进五大道……深入了解天津城市发展脉络,沉浸式感受天津这座中西交融、底蕴丰厚的城市,领略大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

  参访团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天开高教科技园中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充满创新氛围的环境。在台资企业里,参访团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切实感受到了台资企业在天津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津台经济合作的深厚潜力。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津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2625家,投资总额超过186亿美元。

  “我觉得天津真是一个好地方,过去我们对长三角有关经济建设的发展了解比较多,这次来到天津,让我们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新的认识。”参访团成员台湾智辉农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江智超表示,一路上的实地参访,也让自己亲身感受到,天津一定会是台资企业朋友很好的选择。同时,天津丰富的人文底蕴非常吸引他,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带着家眷朋友一起来天津看看。

  “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次考察让大家对天津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加强津台之间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的优势有目共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遇和成果不断涌现。”林伯丰表示,广大台商将继续坚定扎根大陆发展信心,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作出贡献。

  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是台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商团体之一,长期积极参与两岸产业交流合作。会员皆为台湾排名前100位以内的大企业负责人,现有79家企业集团会员。(完)

  2005.11-2007.11 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2001.09-2006.07 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10-2007.04 参加湖南省第六期中青年干部赴美学习培训班学习,任培训团团长);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在举行,会上宣布,我国将在深圳市打造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红树林正是连接城市与海洋的一把钥匙。从曾经的荒芜到如今的繁茂,直到今天与城市融为一体,红树林不断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今天我们将走进深圳市民深爱的这片红树林,来看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广大市民朋友切实履行个人防疫责任,增强防护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保持良好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尽量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进入公共场所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各项防控措施,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由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人们担心全球贸易可能放缓之际,越南、菲律宾等新兴市场国家反而成为赢家。在物流公司DHL快运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约翰·皮尔逊看来,全球化危机并没有导致区域化发展的停滞,一些新兴市场供应链反而获利,“越南就是最大的赢家”。

  财政部表示,资金直达基层,推动衔接资金尽早落地见效。此次提前下达的衔接资金继续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要求各地11月底前分解到县,尽快细化到项目。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督促各地加强项目谋划等前期工作,确保在四季度完成下年度项目储备,抓早抓细工作,推动资金尽快落地见效。

  曾在文莱港务局任职的法兹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增长,而海上互联互通是全球贸易增长和改革的支柱。我们与中企合作打造的摩拉港是最佳选择,中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且发展港口的思路与文莱一致。双方的合作促进了文莱经济发展,为实现文莱‘2035宏愿’作出贡献。”

童宜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