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动 多角度呈现中尼优秀文化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8 11:29:57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徐婧)2024“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7日开幕。本次活动以“聚焦文化遗产保护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通过挖掘展示妙应寺白塔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白塔与修建白塔的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北京白塔文化周旨在推动中尼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人文交流,传播中尼两国优秀文明成果,深化中尼两国的传统友谊与友好交往,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当天,2024“北京白塔文化周”在北京白塔寺管理处开幕。开幕式上,尼泊尔文创空间正式启动揭牌,尼泊尔驻华使馆参赞萨碧塔·纳卡尔米向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主任王清林赠送主题为“尼中文化和谐”的画作一幅。

  据了解,“2024北京白塔文化周”活动由开幕式、专题展览、文化讲座、公众活动、文化市集、闭幕式六个板块组成,设计了10余项丰富多彩的主题特色活动,将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尼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共享,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互亲和文明互鉴。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承 办,活动在北京白塔寺管理处和首都博物馆举办,将持续至6月13日。(完)

  程晓陶提到,目前国内应对洪水的演练水平较低,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足,不同部门要求不同,演练效果也不一样,距离真正的实战还有差距。

  2日晚,中图网在官方网站和抖音、小红书、微信小程序等其他平台店铺上线了“中图网加油包”,定价200元,以5折团购价99元销售。加油包内含4本书、1枚金属书签、1枚纪念徽章。图书以灾后新调货为主、幸存书为辅。

  在杨赛霓的理解中,韧性城市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顶得住”,基础设施的抗冲击能力强;二是“能减轻”,一旦遇到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能通过较细化的应急预案和高效有序的备灾和应急响应体系等方式,及时撤离、转移和安置民众,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后果;三是“快速恢复”,即使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也能有很好的抢修能力,应急电力、通讯设备充足,生命线系统恢复速度快。

  2012年“7·21”特大暴雨发生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涞源成为洪灾的重灾区,涞水县野三坡景区遭受自1986年开放以来最致命的重创。据2012年媒体报道,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野三坡景区上游的拒马河干流无水库等拦蓄工程,导致洪水迅猛,河道难以消化如此大的降水,但水库修建须由国家统一规划,种种原因致使当地修建水库搁浅。

  在第二产业之中,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较快,总产值达8385.47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69.8%、57.8%和33.1%,且高于其他的制造业增长。

  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对极端天气的适应性,杨赛霓建议,当下迫切需要去重新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暴雨场景下,部分高风险区基础设施可能面临的冲击,现有的设防水平是否需要升级和更新。“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大范围的核查,看看已有设施设防标准的缺口有多大,这涉及到巨大的工作量,技术强度也很大,但这件事现在必须去做。”

陈哲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