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青海:近3年累计向外输出农畜产品价值300多亿元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1 13:39:10

  第一方面,农牧业助力稳定增收。青海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精心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柴达木枸杞等特色产业,近3年累计向外输出农畜产品价值300多亿元。仅去年的枸杞采摘劳务总收入就达到了5.8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助力群众增收明显。

  第二方面,依托盐湖和清洁能源产业促进增收。得益于这些年盐湖产业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青海有28.3万脱贫群众通过就业务工、土地流转、参与管理等多种形式有了稳定收益。青海探索开展“光伏+农牧业”新模式,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放牧,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第三方面,融入生态产业实现增收。青海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旅游、草原牧游等创收新业态,体验绿色生态之美的人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第四方面,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增收。通过青海拉面品牌培育推广,有近20万各族群众在国内外337个城市,开办青海拉面店近3万家,人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青海的青绣产业焕发生机活力,30多万绣工、绣娘凭借着指尖上的“针”功夫,“绣”出了幸福新生活。

  杨志文介绍,下一步,青海将重 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把优惠政策兑现好。财政奖补、税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向特色产业倾斜,60%以上的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这些政策红利快享直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

  其次,把增收渠道拓展好。每年吸收20万人以上的脱贫群众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务工;支持他们发展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完善推行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经济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稳定增收。

在你心中,团圆是什么模样?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2720945092.jpg" alt="" />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启航带来了新的经贸发展契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包括东盟在内的RCEP其他14个国家贸易12.9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8%。

  红星边境警务站边境管段全长36公里,每周他们都会巡逻几次。出发不一会儿,风变大了,每个人的面罩上都挂满了白白的“霜”,大家的话少了。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泉州1月22日电 (记者 孙虹)“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与家国天下,同心共鸣”……除夕夜,一曲《百鸟归巢》惊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融入现代音乐,唱出工尺谱与流行乐的碰撞,也唱出跨越海峡的悠悠两岸情。

  路透社报道称,在阿德恩本月19日宣布自己因没有足够精力完成工作,将辞去总理一职后,现年44岁的希普金斯成为该职位唯一提名人选。

洪怡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