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流互鉴 增进人民友谊(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5 20:48:31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深化联合考古、古城修复、文旅等领域合作——

  推动交流互鉴 增进人民友谊(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古丝绸之路绵亘千年,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

  联合考古——

  再现丝路古城昔日荣光

  在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里,中乌两国考古工作者正一起整理归档从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拉巴特等遗址发掘的文物。自2017年至今,中乌联合考古队已在相关遗址发掘出镜子、簪、耳环、手镯等铜器,盆、钵、罐、壶等陶器,剑、带扣、刀等铁器,以及各种材质串珠、金箔饰片等古代月氏文化的遗存文物。

  “联合考古队发掘出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分属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将在完善这些文物的资料信息后,把它们收藏到博物馆中。”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教授阿尔齐耶夫·科米利翁表示,乌中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将丝路古城的辉煌历史重新展现给世人。

  苏尔汉河州首府铁尔梅兹在《大唐西域记》中被称作呾蜜国。卡拉特帕遗址就坐落于铁尔梅兹临近阿姆河处,从遗址最高点向四周远眺,可以看到许多洞穴和古建残垣。黄沙之下,几处探坑上架起了防护棚。铁尔梅兹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胡拉莫娃·费鲁扎告诉记者,联合考古在铁尔梅兹已展开,“我们期待两国考古工作者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中国考古专家学者与乌兹别克斯坦同行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遗址文物保护理念与经验,正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推动文明传承和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方宣布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揭牌,为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文明互鉴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提供支持。

  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前所长阿穆尔丁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乌中两国对考古合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空前。乌兹别克斯坦考古专家赴中国博物馆等机构交流学习,对促进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人类学发展 大有裨益,“期待两国考古工作者并肩协作,不断拓展和深化考古合作,继续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贡献。”

  古城修复——

  共同保护文化遗迹

  位于花剌子模州的希瓦古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遗迹留存于古城之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在古城的一角,有一块特别的路牌,上面的指示用语由乌兹别克语、中文和俄语三种语言写成。路牌所指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正是中乌双方合作修复的两处古建筑。

  “近几年,希瓦古城变得越来越美,国际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古城广场上的手工艺人扎米拉说。家住阿米尔·图拉经学院附近的鲁斯兰对记者表示:“中国朋友帮助我们一起修复了希瓦古城的古建筑和周边道路,古城如今变得更有魅力了。希望参与修复的中国朋友有机会能再回来看看。”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重要交汇地,不同文明在中亚地区碰撞融合,让这片土地拥有了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中乌两国合作开展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共同保护文化遗产这一文明的有形载体,不仅得到古城居民的广泛肯定,也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古城修复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同乌方共商共建,让合作成果更加符合当地发展需求。花剌子模州国际关系部门相关负责人谢里法·库尔巴诺娃表示,乌中合作让文物古迹恢复了原貌,还改善了希瓦古城的基础设施条件,“希瓦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我们正与中国旅游机构合作,吸引更多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游客,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世界是一个文明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人文合作不断深化,乌中两国正共同谱写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在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署第一副署长图尔苏纳利·库齐耶夫看来,通过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等合作,乌中两国人文交流不断加强,“乌中两国互通有无,必将实现合作共赢。”

  文旅合作——

  不断提升人文交流水平

  历史名城布哈拉被称作“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城中心的雅克城堡曾是古代布哈拉汗国统治者的宫殿。城堡中,收藏着不少来自中国的文物,述说着这里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紧密联系。

  “它们见证了乌中友好交往的历史。”雅克城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波比尔指着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告诉记者,这些沿着古丝绸之路而来的中国瓷器,其精美程度在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经常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建于阿弗拉西阿卜古城(今撒马尔罕)遗址之上,博物馆主展厅“大使厅”里,陈列着从该遗址出土的壁画。壁画描绘了唐高宗狩猎、武则天泛龙舟等场景。“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幅壁画与中国有关,多亏专家们的研究才了解了它们所讲述的故事。”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馆长萨马里丁·穆斯塔福库洛夫曾在中乌联合考古队工作。他认为,乌中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双方考古发掘、文物收藏、策展布展水平提升,也将共享成功经验,携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中国和有关国家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再添动力。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布哈拉、希瓦、浩罕名列其中,成为联盟创始会员城市。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景点和公共场所正在增加中文标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正着手和中国西北大学等高校一起培养更多中文导游。

  乌兹别克斯坦前外长、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认为,乌中人文合作有很大潜力,双方通过语言人才培养和文化旅游合作,将持续提升两国人文交流水平。

  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部长阿布杜哈基莫夫表示,近年来,乌中两国人文交流建立了良好合作机制,双方在联合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旅游合作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期待进一步推动两国文旅合作,促进两国人民交往交流。”

  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当前,中俄两国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两国在基础设施、深加工、工业区建设等领域进行重点合作并取得显著效果。

  从入境查验专区的变化到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昆明边检站加速升级“软硬件”。与机场集团、航空公司协调对接,掌握航线复航计划,科学预测出入境流量;与云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昆明市出入境管理局召开协调座谈会,做好恢复执行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准备工作。开展全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有针对性为民警补短板、强根基。升级改造T1航站楼36条智能查验通道,对读取旅客证件、采集旅客指纹和人像、防尾随等功能进行硬件及算法更新;优化数据预警预判,调整勤务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旅客通关效率。

  朱建辉分析认为,消费力、城市辐射力、首店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吸引国际首店入驻。国际品牌首店更偏好核心商业区,重庆解放碑、观音桥、大石化商圈等是品牌进驻重庆的首选目的地。渝中区一直以来发展“四首经济”,2022年发布《渝中区关于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扶持办法》,着重提到了支持发展国际消费品牌,区内解放碑和大石化商圈成为首店聚集地。2022年以来,以龙湖时代天街和来福士为首的成熟优质项目吸引了众多国际首店开店。同时,江北区也提出《江北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十四五”规划》,北城天街、星光68广场和大融城等优质项目聚集的观音桥商圈也在2022年入驻不少国际首店。除此之外,渝北区的光环购物公园、龙湖两江星悦荟、新光天地百货也都入驻不少国际品牌首店。从购物中心来看,以龙湖为首的优质购物中心成为国际首店的首选,同时高端项目,例如星光68广场,万象城也受到国际品牌首店的青睐。

  声明表示,欧盟的建议与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发布的评估结果不一致。根据该评估结果,中国当前出现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激增现象预计不会影响欧盟和欧洲经济区的疫情,这是因为在中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已经在欧盟和欧洲经济区流行,欧盟民众已具有较高的免疫力。

  该项目总投资198亿元人民币,将新建43.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400万人次。

林与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