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学术研讨会 聚焦“华人与美洲”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5 15:18:42

  3月17日,“金山路:地球两端的华人与现代视觉书写”学术研讨会在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艺术、建筑、人类学、移民史、文化传播等研究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对20世纪以来华人与美洲关系的学术观点,梳理华人这一族群在视觉思维领域中的普遍价值。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于华人族群与“现代世界”在形象塑造上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在世界各地流动的华人族群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具体关系,希望能给华人艺术展带来全新的学术研讨和研讨成果。

  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裴钊以《建设新世界——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为题,对几位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的经历和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他们在文化交融中所采取的文化策略和所发展出的独特设计观念。

  他认为,引入移民史视角可以带来一种研究范式的改变,既可以从移民个体出发,以具体的人在具体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展开文化融合的个案研究;亦可从移民群体出发,讨论文化融合过程的特性。江河之水终将汇聚为一,文化差异终将在历史融合过程中转化出新的形式和内容。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杨慧丹以《两岸的边缘:19-20世纪初广东艺术家的美洲生态》为题,从分析李铁夫、黎镛两位留美艺术家的个案展开,呈现早期粤籍艺术家在美洲的生存境遇,以及他们如何在太平洋两岸通过艺术实践探寻和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

  杨慧丹认为,这些留美的粤籍艺术家群体在过去不仅处于地理上的边缘,在艺术史的书写当中也身处双重边缘。既没有被中国艺术史记载,也没有出现在北美的艺术史里。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杨小彦以《创新的焦虑:华人当代艺术家在北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题,通过艺术家谭华南、顾雄以及“沙甸咸水埠”画廊三个不同角度的案例,与观众分享了北美华人艺术家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中尝试突围。这既是一个现实的艺术问题,更 是一个如何维护个人所持有的民族身份、同时又能够在创新方向上获得认可的现实问题。

  此外,北京画院研究员周蓉、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副教授游天龙、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分别以《旅美华人与1948年的纽约“中国当代绘画展”》《从舞台边缘到聚光灯下:好莱坞华裔女星的崛起历程》《大众文化与华人形象:客位、自我风情化与主位意识》《近代墨西哥中国移民(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中期)》《艺术的,也是政治的:何塞·万徒勒里与冷战时期的中拉文化交流》为题,分享精彩观点。

  策划人王晓松博士表示,全球华人艺术展项目已持续十几年,希望它既对艺术史有影响,又对移民有影响;既想体现出个体在全球化中的关系,又想体现出中国和全球的关系。不同学科学者们的观点碰撞,使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尤其是聚焦于艺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启示。(完)(《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

  主 编丨李璇

  据成都发布,1月24日,四川峨眉山景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瓦屋山景区皆发布通知,游客量已饱和,未预订的游客请勿前往。

  美药管局在一份简报中说,众多美国人已经通过疫苗或感染或两者结合获得了“足够的免疫力”。因此,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也可以类似流感疫苗,仅需要每年接种一剂即可获得足够防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和幼儿,可能仍需接种两剂疫苗来获得必要的防护。

  2014年,北京兔儿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兔儿爷逐渐成为游客喜爱的北京礼物。为了让兔儿爷更加深入人心,胡鹏飞对兔儿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造型、型号、功能、包装上,都下了功夫。包装盒里附有兔儿爷文化简介,他希望将兔儿爷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江西吉安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彭夏英:“问我们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有什么收入,怎么样维持生活,儿子在哪里打工,政府有没有扶贫项目扶持你们,都问得很详细。”

  进入堑壕,在一处射击掩体里,记者看到班长杨锴伦全副武装、警惕观察。作为连队训练骨干,他每天坚持负重25公斤,进行快速奔向战位训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杨锴伦说。

童杰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