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内蒙古:预计到2030年将完成9700万亩治沙面积

来源: 发展网
2024-06-08 11:36:53

  国新办7日就“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能否介绍一下自治区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成果?

  “国家‘三北’工程沙化土地治理,各个媒体都很关注,实际上最大的任务量是在内蒙古。”王莉霞介绍,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主战场就要打主攻,内蒙古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去年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5倍,预计到2030年将完成9700万亩的治沙面积,不仅要给沙地披上绿色的“防护服”,还要打造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

  比如毛乌素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要大,现在80%的沙漠化身为绿色宝地,绿色版图向南推进了200公里;库布其沙漠面积有2115万亩,现在已经超过40%披上了“绿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在沙漠的东缘建了一条林带,这条林带长154公里、宽100米,使得沙漠东缘后退20公里,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减少了九成多。

  王莉霞表示,今年内蒙古把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配套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黄河的南岸规划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的“光伏长城”,通过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推进,让黄沙变“绿野”、变“蓝海”。

  内蒙古还全方位调动企业、农牧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有几十家央企、国企和民 企参与进来,全区上下掀起了防沙治沙的热潮。特别是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治沙事业。像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大规模建设梭梭、肉苁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特别受群众的欢迎。

兔年春晚舞台上

  据王丹峰介绍,这艘船上有来自浙江、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的海员,“他们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些人爱吃米饭,有些人爱吃面条,我们会满足不同地区人的饮食习惯,通过制作家乡菜等方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凝聚力。”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发热哨点全部开放“不打烊”,并提供氧疗、输液等服务。1月22日,记者在上海市闵行区申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不少市民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就诊、配药和输液,不用因为过年间断而烦恼。

  一味药。2018年4月13日,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看到当地村子依托石斛这种药材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在火山岩上发展互联网种植的明星村,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除夕,辞旧迎新,万家灯火闪耀,年夜饭如约而至。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59/16200099181232302883.jpg" alt="" /></a>

王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