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16 18:15:33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 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小花园围绕大树建的座椅没有靠背,老年人坐着不方便。”

  从传承自黄继光连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笑容,到三位航天员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从微电影里主角张建国吹响的边关哨所的嘹亮号角,到扮演张建国的金叔和在《早安,阳光》里吹响第一声开饭号的李春甫这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退伍老兵……过去的一年,福建舰下水、“运-20”换装、人民军队95载创造的光辉业绩和对每一位最可爱的人的质朴情感,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了2023年春晚的角角落落。向他们致敬,最可爱的人!(央视新闻客户端)

  “早些年我们用蜂窝煤做饭、取暖,麻烦还不安全。”居民王继红说。后来用上了煤气罐,煤气罐装满有25公斤重,搬上搬下不容易。王大丁家住5楼,每回都得他和老伴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一点点把煤气罐挪回家。“每上一层楼都得歇歇脚喘口气。”王大丁的老伴回忆道,“街坊们都盼着早点接通天然气。”

  据介绍,此次“双梅展”展出梅花、蜡梅树桩盆景及其他植物百余盆,十余个品种。颐和园的梅花与蜡梅盆景都是遵循了北方盆景造型的特点,大部分梅桩树龄在百年以上。为了12天的展期,颐和园梅花养护团队从前一年的春天开始,就开始着手准备。修枝、浇水、施肥、防病虫害、花期调控等工序,每一步都算计好时间。

  据乌克兰总统网站24日报道,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说,乌克兰人见证了这一次人事调整,这样做将有助于乌克兰与欧洲国家制度接轨。泽连斯基表示,任何有碍国家的内部问题“正在被清除并将继续被清除”。

  该航线由乌兹别克斯坦航空执飞,计划每周执行3班。首航搭载的货物主要包括电子商品、服装、医药、机械配件等。

杨呈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