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古典园林+” 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7 04:13:54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 (陈静 朱琳)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5日精彩上演。音乐会以上海古猗园内假山和建筑为舞台背景,将江南丝竹的雅韵与古典园林的雅致景色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5日,以“丝竹戏韵猗园雅集”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上海古猗园举行。古猗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沪上首座“非遗主题公园”,以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结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

  当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古猗园签署了《非遗主题公园建设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探索“古典园林+”模式创新,打造非遗保护新名片,助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共享文化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共创新发展格局,不断以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上海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发展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丝竹”的保护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会推出相应的江南丝竹展示活动。

  今年选址古猗园,举行沉浸式赏析音乐会,通过创新设计,在江南园林向市民公众呈现江南丝竹的美妙音韵,也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古猗园共建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同日在古猗园精彩亮相,囊括了嘉定区的多个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还包括灯谜、顾绣、古琴斫制技艺、茶艺等新入选的第七批上海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

  “针对孤寡高龄老人、病灾户等重点人群,村干部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和登记,以便更好地开展电话回访及提供精准、细致服务。”外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慈昌说。

  寇昉在介绍北京法院过去五年工作时强调,北京市法院充分发挥商事审判保障产权、稳定预期的作用,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上线全国首个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五年审结各类商事纠纷726812件,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50个服务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业绩稳健增长

  牙买加报警电话:119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晋中1月17日电 (记者 胡健)正在举行的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产业板块“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陈述会与对话如期举行,来自文学和电影界相关嘉宾就文学如何成为影视展开讨论。

  乌克兰能源部长哈卢先科对IAEA观察团启动在乌克兰的工作表示欢迎。

谢财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