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时隔四年多,中日韩领导人重聚为三国合作带来新契机

来源: 宣讲家
2024-05-27 16:28:54

  中新网5月26日电(记者 陈彩霞 赵丽)5月26日至27日,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出席会议。

  这是三国领导人自2019年12月以来,时隔四年多再次聚首。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有何重要意义?未来三国合作又将迎来怎样的前景?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在5月25日“道中华”东北亚区域研究国际会议与会间隙对此接受中新网采访,并进行深入解读。

  时隔四年多重启

  25年前,中日韩合作始于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1999年,三国领导人在马尼拉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首次举行会议。此后至2019年,一共举行了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由三国轮流担任主席国。

  自2019年12月上次会议以来,时隔四年零五个月,三国领导人会议终于重启。

  吕超认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时重启是“恰逢其时”。他说,近几年来,中日韩合作曾经历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三方关系也出现过低潮,但三方逐渐都意识到关系中出现“寒流”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日本和韩国如果失去中国,等于放弃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

  吕超指出,当前亚太地区并不太平,“此时重启三国合作机制符合三方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东亚地区各国、包括东盟各国的共同愿望”。

  张景全也表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严峻,冲突和竞争日益增加,中日韩能够坐下来谈合作、谈发展、谈沟通,“本身就是对脱钩断链、竞争冲突等不良现象的一种很好的回应与应对”。

  “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发展问题。而中国在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通过中日韩合作,中国可以把有关发展的一些想法、经验与日韩沟通、分享,让东亚地区一同驶进发展的快车道,我认为这次会议非常有意义。”张景全说道。

  地缘相近,文脉相通

  聚焦合作新机遇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李强总理将同日、韩领导人共同出席三国领导人会议、中日韩工商峰会等重要活动,就中日韩合作交换意见。

  吕超表示,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拥有很高的相互依存度。“在高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的研发与生产,三国相互合作非常重要。”

  吕超还指出,中日韩三国可以在环境保护、人文、教育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他表示,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有很强的亲近感。在跨国旅游方面,三方“如果能在签证方面给予各自便利,将大大推进各自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张景全则指出,中日韩同处一片海域,三方可加强合作让其变成“美丽、和平的海洋”。他表示,三方在海洋相关产业链、科技链等方面存在关联,彼此有很大合作空间。“可以通过合作加大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投入,让其迸发出新的生产力。”

  他还强调,随着美元不断加息,日元和韩元出现贬值,亚太多国金融领域都面临压力。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日韩可在稳定金融局面方面加大磋商合作。

  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期待为合作注入新动能

  分析认为,尽管双边关系和外部环境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本身已向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

  舆论指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表明,三国希望恢复相互信任、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改善民众生活质量。三国重启会议将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巩固三边和双边关系奠定基础。

  “鉴于三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规模,三边重启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韩国政府表示。

  日本 首相岸田文雄5月23日出席活动时则称,三国将把扩大相互投资作为重要议题,数字化对于实现亚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非常重要。

  她感慨,基础研究领域能做出成绩、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一般是30多岁,而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却困于“追求短平快项目”的浮躁内卷之中。

  实际上,中国并非对危机熟视无睹,而是理性地提出了中国方案。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先后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成为中方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根本遵循原则,并最终形成了中方立场文件。

  北京时间4月27日16时24分,经过近16个小时的飞行,运送旅美大熊猫“丫丫”的货运专机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在中方兽医和工作人员的陪护下,前往封闭隔离检疫区。

  王印记得,提出建议的小男孩当时五年级,有一点口吃,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但他每次在手工课上发言头头是道,能感觉到想法总在源源不断地涌出。他对航天兴趣浓厚,梦想着成为一名机长。

  穆荣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最好先由中央科技委对国家科研机构进行定位优化,明确要在哪些领域增加稳定支持,“一定不能盲目、轻易地去增加稳定支持”。

  要进一步梳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带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要提升信息化系统保障能力,保持通讯畅通,推进信息互通,完善报告制度,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要强化部门协同,形成责任闭环,以常态化实战化演练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时刻真正用得上。要加强港口航运管理,提升指挥调度能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黄彦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