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推出商住两用“气球贷”,业内人士:此类贷款不能随意发放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5-31 03:29:08

  界面新闻记者 |安震

  “‘气球贷’在行业内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不过在个人住房按揭业务上运用得不多,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在个人抵押经营贷相对常见。”一位银行信贷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来源:平安银行微信公众号

  其中,“气球贷”引起市场关注。5月30日,平安银行回应称,“气球贷”是适用该行个人商住两用房按揭业务的一种还款方式,客户选择该行按揭贷款且用途为商住两用房按揭时,在选择还款方式时可选择“气球贷”。此还款方式一直都有,并非重新推出,不只平安银行一家银行有类似的产品。而且根据因城施策的政策要求,需在符合当地监管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开展。

  根据平安银行官微,“气球贷”是一种特色还款方式:借款人按约定的总期数(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

  另外,平安银行还推出“轻松换”和“二阶段还款”等特色还款方式。“轻松还”是指,借款人按月支付利息,每6期按贷款发放金额的1%偿还本金,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二阶段还款”是指,前三年内按月付息、无需偿还本金在剩余贷款期限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期限长。贷款期限不少于十年、不超过三十年。

  据了解,平安银行系统内支持二阶段还款方式的城市包括上海,福州、成都、广州、合肥、宁波、佛山、银川、石家庄、济南、大连、厦门、惠州、长春、泉州、杭州、重庆。

  “这种还款方式 其实还是比较考验现金流和资金规划,虽然前期还款压力小,但后期需要一次性还本。”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气球贷”的概念如同字名,即根据气球“前小后大”的形象来形容还贷金额“前小后大”。此类做法在此前房地产政策趋严的时候,被认为可能是打擦边球的做法。但是鉴于今年房贷政策历史上最为宽松,且购房者的收入状况出现了很多变化和新情况,所以此类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和还款能力匹配且不出现违约风险。从这个角度看,建议风控能力强且信贷质量管控能力强的银行,可以进行试点和营销。

  严跃进认为,对于银行而言,这类贷款不能随意发放。气球贷前期容易给购房者造成还款压力不大的错觉,如果后续收入状况不及预期,还款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会产生不可控的贷款违约和金融风险问题。建议对申请贷款的人从职业情况、工作年限、工资收入、信用状况、产业情况、过往购房情况和贷款情况等角度进行,细化不同群体的收入曲线结构和趋势,以更精准推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房贷还款计划和产品。

  比武备战期间,女子特战队一直坚持着每周3次负重越野强化训练。那段日子,汗水总是止不住地流,“训练讲究科学,但更需要血性。”

  <strong>涓涓泉水 欣欣向荣(走进传统村落)</strong>

  一致于党的性质宗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属性意味着我们党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然要求我们党主动接受人民监督。这既是我们党性质宗旨使然,也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并多次批评有些同志害怕人民群众监督:“群众发牢骚、讲怪话,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新中国成立以后,重视人民监督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质朴道理更加凸显人民监督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来自于人民、立基于人民、植根于人民的属性,意味着我们党是一个“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政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从根本上使我们党有了在强调人民监督的同时还要主动自我革命的底气和勇气。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强调要一刻不停歇地推进自我革命,让自我革命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保证。

  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张童,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一个名为“2022应届生找工作血泪教训”的帖子,一夜之间收获了上千条点赞。帖子“火”了,张童没想到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篇求职“避雷指南”,可以让境遇相似的同龄人“云”抱团取暖。之后,她又把自己的整个求职过程划分为“正确认知自我”“准备简历”“笔试面试经验”三个大专题,并详细记录下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心态转变以及应对办法。

  把医疗点搬进敬老院、把“养老床位”设进专业医院、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医疗服务送进家门……近年来,于都县以“健康+养老”模式纵深推进医养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让老年人安心更暖心。

  “最多的时候,一天面试了3家,但都因为年龄被拒了。”春节过后,来自长春的杨立华再次加入求职大军,37岁的他因为“超龄”吃了不少闭门羹。正值春招时段,多个招聘平台的信息显示,确实有不少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这也让一些劳动者感叹,“职场的35岁中年危机提前了。”(2月6日《工人日报》)

李淑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