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第4个IPO来了

原标题:同仁堂第4个IPO来了

黄色网站软件免费下载观看,AV花季传媒-55snNO9lxpyhg1-同仁堂第4个IPO来了。

  来源:天天IPO

  拭目以待。

  作者 I 岳笑笑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一个老字号要IPO了。

  算下来,今年正是同仁堂355岁诞辰。沉浮百年,同仁堂仍在寻找新的突破。如果此番IPO顺利,同仁堂也将迎来自己的第四家上市公司——此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经上市。

  而在它面前,正站着一条长长的老字号IPO队伍。

  百年同仁堂

  第四个IPO要来了

  此次冲刺IPO的,是同仁堂医养集团。

  时间回到2015年,同仁堂成立了产融结合平台与新领域培育平台——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布局医疗养老大健康领域。随着这一业务不断扩大,2019年,同仁堂在原投资公司的基础上深入整合了系内相关资源,同仁堂医养集团由此诞生。

  这是同仁堂 “1+N”大健康产业业务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当时公告,医养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领域和先进的管理,打造中医特色大健康生态圈,努力在五年内使集团规模成长到五十亿级别,实现从“药”到“医”、从治疗到健康的转型。

  彼时,医养集团旗下医疗投资公司发行了医疗产业基金,盯上中医药并购扩张。随后,医养集团便开启“买买买”模式:2022年,医养集团收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体医馆义乌三溪堂,又通过同仁堂转让,将其第二中医医院及南三环中路药店的49%股权收入囊中。

  最近一笔收购发生在今年2月,医养集团花费9100万元完成了对老字号中医万承志堂子公司上海承志堂的股权收购。如今,医养集团在医疗领域已托管、划转、并购4家专科中医院,近10家社区医院,辐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浙江等地。

  犹记得一年前,同仁堂集团所属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共同缔造了合计市值突破1000亿元的高光时刻,但在今年初集体回落。如今,同仁堂系第四个IPO要来了。

  最“硬 ”老字号如何炼成

  同仁堂的故事源远流长。

  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在一众中药老字号中无疑最负盛名。创始人乐显扬出身铃医世家,曾任太医院吏目,清康熙八年时辞官回乡悬壶济世,并开张药室“同仁堂“,名字出自《易经》: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应天顺人,是以大有。

  此后,同仁堂经由几代人接手继承。几经变迁浮沉,还曾险些举债破产,但“同仁堂“的招牌依旧完好保留下来,同时留存了大量重要配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更是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率先开启市场化改革。到了1959年,同仁堂全年总产值1251.9万元,产品583种,这一数字惊人。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并在5年后登陆A股,走上资本化道路。随后,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也各自分拆,赴港上市,现代化的同仁堂格局就此形成。

  一路走来,同仁堂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后,同仁堂曾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不仅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更是在2019年出现十年以来首次业绩下滑。期间,其下属子公司还被曝出蜂蜜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因此被罚款、撤销奖项,内部管理体制受到质疑。

  同时,同仁堂也因产品稀缺性和差异化不足饱受诟病,一度被外界视作“吃老本”“靠着祖传秘方过日子”。

  痛定思痛,随后同仁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调整人员、组织架构、渠道策略、营销方式等,重新擦亮金字招牌。2021年,公司营收利润双双恢复增长,甚至再创新高。

  另一边,同仁堂似乎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2021年,同仁堂跨界推出“中药养生咖啡”,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迅速走红——这一产品,来自旗下品牌知嘛健康,针对当下崛起的Z世代群体,瞄准“朋克养生”这一话题布局大健康零售业务。随后,同仁堂还入局奶茶、餐饮业。

  同仁堂也引领着中医出海浪潮。2021年,同仁堂国药在海外市场全年增速同比达到了30.6%,成为特殊时期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今,同仁堂国药的门店已经超过160家,遍布28个国家及地区,形成广泛的全球化网络。

  不久前,同仁堂交出一份答卷:2023年,同仁堂全年营收178.61亿元,同比增长6.19%,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92%,旗下心脑血管类、补益安神类等产品销售成绩亮眼——算下来,这已经是同仁堂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升,持续300年领跑中药市场。

  老字号们排队IPO

  何去何从?

  放眼望去,老字号IPO已经排起队伍。

  最新案例是上个月,腊味老字号荣业食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纳斯达克上市。源自清朝光绪年,荣业食品历经四代,流传百年,以广式腊味系列产品为主,在我国腊肉产品市场份额中名列前茅。

  无独有偶,今年初中医品牌宏济堂进行IPO辅导备案,再次备战IPO。始创于1907年, 宏济堂是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曾在新三板挂牌并谋求借壳上市。

  历经沧桑的老字号们为何排队IPO?原因不外乎几点:早些年,上市更多是老字号满足社会价值的诉求。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字号企业是因绩效或发展未达预期,希望通过上市扩充资金、提升价值。当然,企业上市后可以对外投资并购,对于历经百年,亟待创新突破的老字号们来说,更是寻找第二曲线的好机会。

  但是,这一条路并不好走。自去年开始,随着IPO阶段性收紧,不少企业接连撤回IPO,其中就包括不少为人熟知的老字号品牌。

  比如陕西汉王药业,起源于1937年的“广泰和”药店,冲刺IPO一年后主动撤回;传承300余年的山东德州扒鸡,同样是公司主动撤回材料;还有百年制茶世家八马茶业,撤回申请文件。

  在这之前,家喻户晓的狗不理包子,2020年因市场、质量等原因宣布退市,留下一个落寞身影。

  说到底,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何俊熹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多伦多1月6日电 (记者 余瑞冬)农历癸卯年新春临近,加拿大各地华侨华人的一系列迎新春活动正陆续登场。/Default.s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