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广西瑶寨“绿叶”变“金叶” 茶香飘四海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23 19:33:15

  中新社梧州5月26日电 题:广西瑶寨“绿叶”变“金叶” 茶香飘四海

  作者 张广权

  初夏时节,草木繁盛。走进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吐露新芽,身挎竹篓的茶农穿梭于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园里,巧手翻飞,赶采夏茶。

  37岁的山坪村村民苏柳仙世代居住在此,以前房子起在山头,用木板、泥砖和瓦片建成,常年漏雨。如今,苏柳仙一家住进了三层小洋楼。登上楼顶俯视,山下有她家种植的30余亩六堡茶。这是一个“绿色银行”,依靠茶园,苏柳仙一家每年茶叶收入就超过8万元(人民币,下同)。

  “现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茶叶也可以运出去,生活越来越好了。”苏柳仙说。这是山坪村瑶胞生活“蝶变”的一个缩影。

  “由于道路不通等因素,很长一段时间,村民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2008年,祝雪兰当选为山坪村党支部书记,决心把大山里的小茶叶变成“金叶子”。16年来,她带领村民修路种茶奔富,未曾停歇。

  山坪村种植六堡茶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但各家各户制茶手法不一,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于是,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兰无偿献出自家祖传制茶秘方。

  自2008年起,祝雪兰每年定期举办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授给后辈们。赵静连就是学员之一。

  看到山坪村大力发展茶产业,2020年,在外打拼的“95后”青年赵静连选择回乡发展。“从回乡做茶开始,我才真正了解六堡茶。”赵静连说,六堡茶的采摘、杀青、揉捻、堆闷都有门道,需要长时间学习与积累。

  依托山坪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赵静连2021年成立苍梧县瑶堡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创业。截至目前,15名合作社社员累计增收60多万元。

  在山坪村,像赵静连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致力六堡茶推广与市场拓展,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六堡茶“被看 见”“被关注”。

  “山坪村作为六堡茶核心产区之一,茶叶种植环境得天独厚,茶树生长良好,茶叶品质上乘。”祝雪兰介绍,因其独特口感、优质原料和地域特色,山坪村的六堡茶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复苏”的六堡茶沿着“茶船古道”再“出海”,加速开拓东南亚市场,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良好势头。“梧州的六堡茶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等山坪村六堡茶产量上去了,我们也想将村里的六堡茶销往东南亚。”祝雪兰坚信,山坪村六堡茶走向南洋的日子不会很远。

  韩德琼表示,目前市场上许多保险公司的旅游意外险明确包含了对境外感染甲类、乙类传染病的医疗救助和赔付标准。她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出游期间旅行社的责任和义务,在安全保障、紧急援助等方面,有必要做更多、更完备的工作准备。

  推介会上,双方企业签订了5个项目投资协议或战略合作协议,包括高品质实验用食蟹猴养殖基地建设、创新医药研发平台合作、农产品贸易采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柬埔寨剑麻纤维采购合同和玻璃杯出口柬埔寨贸易合同等。

  3、现阶段仍暂停受理赴华旅游、就医等事由签证申请。如赴华签证政策有进一步调整,使馆将在使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

  杨桂塘市场的拆迁工作,上派镇青年社区党委书记谷素娟全程参与,她对整个专班的雷厉风行做事风格印象深刻。“杨桂塘的征迁,从县里的征迁指挥部到我们基层,各级都定下任务,大家锚定目标不放松,遇到苦难不动摇,大家‘白+黑’‘5+2’咬紧牙关攻坚克难,通过细致的政策宣传,耐心的政策讲解,公平公正的政策尺度,温暖贴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才取得最终胜利。”

  中方多次强调,各国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不应有歧视性做法,更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针对有些国家出台不合理的做法,中方将结合疫情情况和防控需要,按照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完)

  束珏婷称,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和2.6%。

林莹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