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区小学的少年宫:民族艺术改变命运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08 23:11:24

  中新网攀枝花6月7日电 题:四川山区小学的少年宫:民族艺术改变命运

  作者 单鹏

  从完全不会弹奏琵琶,到指尖在琴弦上灵活舞动,12岁的四川彝族女孩姚治伶用了4年时间。今年1月,在当地一场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上,这位山区少年凭一曲琵琶独奏谈经古乐《南清宫》获得了一等奖,迎来她“艺术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姚治伶的成长,得益于四川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2007年做出的决定:实践探索乡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改革。尽管经费并不充裕,学校仍克服困难开设了竹笛和二胡两门课程。随着条件好转,艺术兴趣小组在2012年升级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下称少年宫),课程门类随之丰富起来。多年来,大山里的少年们陆续走进艺术课堂,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近年来,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依托当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非遗传承为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融入到非遗弘扬和传承过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地处四川西南群山之间的民族地区乡村。在这里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周边山区。在进入少年宫之前,他们几乎没摸过乐器。一小时几百元的乐器课程,对一些家庭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学校开设的少年宫,艺术课堂向学生们免费开放,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过去,农村家长只关心孩子能吃得饱、穿得暖,学习好就行,对学生 艺术兴趣培养不太关注。”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张茂丽说,面对部分家长的不理解,学校坚持用有限的条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艺术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为此,这所小学把谈经古乐、羊皮鼓舞、俚濮彝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程;在少年宫开设了歌曲、舞蹈、扬琴、竹笛、二胡、三弦、葫芦丝、彝绣等艺术课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校还邀请民乐专家及民间老艺人走进校园,给孩子们面授课程。如今,孩子们抱着乐器演奏或跳起羊皮鼓舞的场景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风景。

  少年宫发掘出不少有音乐天赋的苗子。今年读小学六年级的姚治伶能熟练弹奏《金蛇狂舞》等复杂曲目。为了练好弹挑、轮指技巧,姚治伶不止一次弹破手指,手上结下一层薄茧。看到学生们的成长,老师们十分欣慰。

  张茂丽发现,艺术教育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山区少年们不再腼腆害羞,他们愿意与人交流,落落大方地展示才艺,“美育和学习成绩提高并不冲突,提高艺术审美能促进学习,还增强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艺术还为山区孩子打通了另一条通道。凭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考入当地教育水平较高的初高中,其中的佼佼者可通过艺考进入大学。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毕业生唐中玉,如今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她在小学阶段开启的艺术启蒙培养出敏锐的乐感,“因为这段经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的目标。”

  通过艺术课堂,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在学校“俚濮彝绣工作坊”,学生们专注地绣着花草纹样,美术老师晏萄不时给学生纠正针法。几年前,晏萄在去一个彝族村庄采风时,偶然发现当地的彝绣很漂亮,但面临即将失传,于是她将俚濮彝绣搬进课堂。为了上好这门课,她走村入户向老艺人学习,持续了三四年。晏萄说,未来工作坊将融入创新元素,带着学生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唐中玉则打算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音乐教育:“很多中国传统民歌、传统乐曲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我想把民族声乐和器乐结合起来,像我的老师们一样,把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完)

  <strong>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理论之维廓清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指向。</strong>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核心要旨,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凸显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价值传统的彼此调适与相互耦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场景中,如何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中国之价值规制与民族国家价值传统“化”马克思主义之价值耦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然旨趣。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推崇在时代境遇中之耦合交融,其不仅给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以本土化表达与民族化阐发,而且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现实性意指与创新性蕴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写照着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立场与“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民本思想之意义投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贯秉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使命与“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情怀之现实旨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阐析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生态观念之和谐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昭示着共产主义理想与“天下大同”和合理念之殊途同归……“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的价值阐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抉择。

  记者 谢盼盼

  其中,“调香师的创造”展项令人印象深刻,其用光线编织变化的图案,传递香水独有的香调结构;用美妙和谐的旋律比拟调香,讲述不同香水的故事。

  农稳天下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怎样挖掘“三农”潜力,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据《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显示,十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建设成果显著,从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由2012年的28962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58887亿元。十年来,河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89万人,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

  项目全线通车后将进一步加强佛山市禅城、南海两区之间的联系,市民从禅城中心城区通过龙翔大桥前往西樵和高明,车程在30分钟以内便可通达,提高过江通道运输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南海西翼片区与佛山市中心城区联系,推动佛山西部片区产业崛起。(完)

叶刚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