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年端午雅趣掀“新潮”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11 00:25:38

佰媚导航「そしてウルグアイに行っちゃったの。私たちをひょい放り捨てて」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中时新闻网等多家台媒16日消息称,台湾嘉义市15日晚上举行“和联境金虎爷会十周年”庙会活动时发生爆炸,造成28人受伤。EuJhi-ma5B8T6JnVlGHUYOLT6ZhAp-敦煌千年端午雅趣掀“新潮”

  中新社兰州6月10日电 题:敦煌千年 端午雅趣掀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登高滑沙与赛龙舟同在,粽糕与粽子共享。”6月10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丝路重镇”甘肃敦煌不仅保留了登高滑沙、喝雄黄酒、戴花绳等传承千年的端午雅趣,敦煌文献中未曾记载的赛龙舟、吃粽子等南方水乡的“独家记忆”,亦成为大漠敦煌端午习俗的“新潮”。

  端午节,也叫重午节、端阳节、天中节、浴兰令节等。端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不赛龙舟去滑沙”“不吃粽子吃粽糕”“互赠团扇最文艺”……据文献记载,古时敦煌端午节目良多,各得其乐,孩子们戴五彩绳吃粽糕,大人们喝雄黄酒插艾草,热爱户外的登高滑沙,喜欢文墨的则饮茶制扇,可谓雅趣十足。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赵晓星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技术手段的发达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南北之间的地域性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今端午节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也在“南北共赏”地焕新发展,每个人的参与度也较以前更高。

  相较于多水的南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不同,古代中国北方因地域限制,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过节方式。如登高滑沙即是古代敦煌独特的端午活动。在敦煌文献中没有端午赛龙舟的记载,反而因当地端午登高滑沙的风俗,出现了如今闻名遐迩的“鸣沙山”。

  时至今日,由数百人在端午节同步滑沙,引起鸣沙山“滑沙听雷”奇观,成为众多游人争相参与打卡的旅游项目。而围观一群北方“旱鸭子”在大漠水景里赛龙舟,也是当日一大趣事。敦煌各个景区还会沿袭当地千年端午民俗,为游客赠送艾草、薰衣草和五彩花绳等,以示祝福。

  “一人摇橹晃扁舟,两人撑篙水上漂。”在敦煌壁画中,保存了大量从公元6世纪至13世纪,古代由简入繁的十余种舟船图像。有人将此画面联想到“热闹的龙舟比赛”,赵晓星对此解释说,敦煌壁画中的舟船形象并非历史写照,更多是配合佛教故事情节需要而绘制。

  “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传自荆楚。但惭羁泊,何可申怀,空备团粽,幸请光临。”出自敦煌文献开卷《端午相迎书》中,即可见香甜弹牙的团粽。意为:“朋友你端午佳节到访,我很开心,虽然没准备什么豪华酒席,但粽子绝对管饱!”

  “跟一两千年前相比,现在敦煌人在端午节不仅吃传统粽糕,南方各种口味的粽子在西北大漠里也是应有尽有。”赵晓星说,由于敦煌不产菰叶,亦不产可以包粽子的竹叶。每年端午便把糯米先煮成熟饭,然后放在一个浅容器内摊平,再撒些红枣之类的配料,上面加以重压使其黏结成型,当地又称粽糕。

  “一把小扇在手,笑对仲夏酷暑。”每年端午前后,正值仲夏时节,古代敦煌还有“互赠团扇最文艺”的打开方式。赵晓星说,赐扇相贺,是古代敦煌端午的重要官方仪礼。每到端午节前,衙府作坊忙于制扇,多是绘有图画的木柄纸扇。端午一早赠予僚属,以示慰问,弘扬仁风。

  赵晓星表示,类似端午节文化民俗等中国传统节庆,它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现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几千年来一直存在。中国人在今天仍然是承袭传统庆贺佳节,只不过其中的内容又随着时代发展有所更新。(完)

  随着6月LPR的调整,北京、上海、广东、苏州等多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近期已相应调整,其中个别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已降至3.6%。

  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通报,广东各地已于7月16日12时前全部完成海上防风撤离任务。全省2702艘免休渔船全部回港,66891艘在港船只全部落实了防台风措施,8262名渔排人员、36个海上风电平台上的1680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岸,全省各地海洋牧场、68个滨海景区全部关闭。截至17日17时,全省陆上共转移人员229654人。

  “我当了十来年的副局长,一直兢兢业业,看着自己同一批提拔副科甚至后面提拔的干部得到组织的进一步任用,心理渐渐地不平衡,觉得帮老板协调解决问题,拿点钱也是应该的。。。。。。”在杨平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有28年都在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眼看同批提拔的副科大多就任部门“一把手”了,自认为自己资历老、业务强,对单位的付出多、贡献大,却始终得不到组织进一步提拔重用,其心态开始慢慢失衡、理想信念坍塌,总感觉“不捞点、不占点太吃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